當心房市四大警訊
房地產一直是中國人根深柢固,視為必須要擁有的重要資產之一,也因此許多人窮其一生都不斷在努力掙錢,期盼能夠成為有屋階級。從數十年來看,有許多房地產的價格持續攀升中,所以房地產變成除了住屋需求之外,也成為有些人保值或增值,甚至成為某種交易頻繁的商品,這時候也就衍生許多問題。
台灣先前房地產曾經低迷了好多年,直到兩岸氣氛轉佳及景氣回升,乃至海外游資、台商資金回流,加上低利率的溫床環境,促使這幾年大台北地區的房價持續上漲。再加上很多人認定土地的稀有性,且壽險機構龐大資金要忙著消化,也被迫投入許多土地標售,更是另一種推波助瀾。很多精華地段、土地或房屋可以說是供不應求,許多老百姓望高價房屋興嘆,民怨四起,新鮮人更是無力置產;因此,近來政府開始採取行動,如奢侈稅及打房政策,希望能夠壓抑投機客的炒作,讓房價更為穩定。
我的看法是,如果是自住需求者,購屋邏輯除了由遠而近、由小換大,一步一步來之外;負擔得起,衡量己身的財務狀況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當然,擁有自己的房子也有可能是「奇檬子」的問題,不然租屋也是種不至於降低生活品質的方式;以目前的租金投報率約二%上下,大家都著眼於未來增值,不過沒有哪一種商品是永遠只漲不跌,只是時間問題,低利率當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