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倍增計畫」激出消費力

中國富起來 靈感來自日本

日本在1960年代,推出國民收入倍增計畫,成功建立民眾消費信心,讓家電產品走入家庭。既擴大內需也照顧到窮人,成了今天中國效法對象。

一百多年前,甲午戰爭的恥辱,刺激中國主動效法日本明治維新,變法圖強。今天,中國「十二五規畫」的「國民收入倍增計畫」,隱然又出現日本的影子。日本在上個世紀國富民富,老百姓口袋有錢,是中國如今最想達成的下一個目標;雖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國民所得距離世界先進國家還有一大段距離,另一個意義是,中國中產階級的數量將大量湧出,市場的消費潛力,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一九五○年代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國極其相似:一開始,受惠於韓戰帶來的特別需求,日本經濟快速起飛,特別是汽車工業,因接獲大量海外訂單而茁壯。企業主靠著壓低勞動成本,拚命擴大出口,雖然讓日本重新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經濟水準,卻也壓抑了民間的消費需求。

韓戰結束後,日本開始面對產能過剩的問題,勞資關係也日趨緊張。五○年代末,日本工廠已經能應用新技術,生產大量的電視機、電冰箱、空調,但海外訂單減少,日本民眾自己又消費不起新興家電產品,只好任其積壓在倉庫中。經濟陷入瓶頸的日本,失業情況激增,罷工也時有所聞。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