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有以待之」的好

梅姬風災新聞占滿時段的那一天,交通部長毛治國親臨災區現場的新聞,令我看呆了:某一台說「毛治國被問得支支吾吾,終至失言」,另一台說「毛部長兩度親臨災區,令救災人員士氣大振」——真叫作「一個毛治國,各自表述」。

當然,那是各該台的「台性」使然,但那不是本文主題。事實上,兩台都有畫面、有部長本人發言,都是貨真價實的新聞。卻又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對比?原因就在:毛部長著實不善辭令,溝通技術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從去年莫拉克颱風以來,政府的救災能力的確有長足進步,可是救災工作的大眾溝通部分,卻仍然原始得很:六個新聞頻道的救災進度總是不一樣,原來各台記者的推進程度與回報速度不一,但那其實應該是中央應變中心該做的事情。在最緊急的時候,甚至應該每個小時發布一次最新進度,這是配合新聞頻道每個小時更新一次的節奏,而那是必要的溝通工作。而主管官員的表達技術,又是另一個層面。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