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控股在港上市暴露香港金融漏洞

投資大眾竟是如此無知?

日前北京市政府屬下的北京控股公司在香港上市,由於供不應求,造成券商與民眾爭相搶購。有人擔心,北京控股的上市,會破壞香港長久以來的金融制度,模糊中共所謂「一國兩制」的界線。

北京市政府屬下的窗口公司北京控股在香港上市,獲得超額認購一千五百倍,全港市民總動員認購新股,使全港銀行共凍結資金二千億港幣,證券業人士認為這個現象是市民對北京政府的信心表現,更喻為北京「提早收回香港」。然而,這次炒賣新股潮的背後,暴露了香港金融制度的漏洞,甚至有人擔心會破壞港英政府多年來建立的制度 。

北京控股五月二十九日在香港證券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大股東是京泰集團,而京泰集團則是北京市政府及有關官方機構全資擁有。今年初京泰集團把部分旗下業務注入北京控股,要求香港證券監察委員會和聯合交易所批准北控上市。初時,證監會按上市規則第八章規定:「新申請人須在相若的管理層下具備足夠的營業紀錄(不少於三年)」擬擱置有關申請。再者,按例申請人在指定營業紀錄期內曾經進行重要的收購或注資活動,影響到申請上市公司的營業利潤,當局也有權拒絕有關的上市申請。

儘管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內有一種聲音,認為北京控股還達不到上市的要求,但後來北控「不負眾望」,終於「說服」了上市委員會,理由是北控新購入的八家公司均屬於同一大股東,即北京市政府,實際的股權和管理層都沒有改變。同時,北京市政府的官員當然也會成為北控的董事局成員,因此,「不能以香港的慣例」來要求這家首都政府窗口公司。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和維持香港行政、法律獨立性「五十年不變」的原則,就在中港雙方官員的協商中獲得融通。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