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天助,還要自助

發想這期封面故事的,是《商業周刊》顧問楊燿宇。

燿宇的父親,是雲林鄉下的執業律師,理財保守。多年前,燿宇建議父親將多數退休金轉換為澳幣定存,幾年下來,每年不但穩賺三%至五%利息,平均還有一○%至二○%的匯差落袋。

本期截稿前,澳洲央行更二度升息,這是全世界唯一敢這麼做的央行,宣示這個國家已走出金融海嘯,邁向復甦。為什麼?

同時,我們也關注印尼這個國家,為什麼被高盛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列為第五塊金磚,在今年單一國家基金中報酬率奪冠?滙豐控股集團主席葛霖(Stephen K Green)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也提到,印尼是該集團在全球布局的四大重點之一。

為了探索答案,由執行副總編輯孫秀惠統籌,主筆研究員楊少強在台北負責總體經濟分析;資深撰述呂國禎前往全球第一大綠色油田——印尼東加里曼丹省的巴厘巴板市(Balikpapan);資深記者賀先蕙則遠赴全球第一大鐵礦砂出口港——距離台灣八千公里的西澳黑德蘭港(Port Hedland)。

在將降落澳洲陸地的飛機上,先蕙看到一輛火車,「這輛火車,二百零八節車廂,承載著赭紅色的鐵礦砂,綿延三‧七五公里,向海港轟隆隆駛去……。」

國禎則一路從雅加達,轉機至婆羅洲的巴厘巴板市,再搭一個多小時顛簸的四輪傳動車,抵達全世界最大的痲瘋樹農場。

兵分三路,我們完成了這份長達四十二頁的報導。

結論一:實物強權崛起,擁有資源就是贏家。海嘯後各國大印鈔票,紙鈔越來越不值錢,而中、日、印度各國在全球「圈資源」白熱化,因此,澳洲、印尼這樣的資源大國崛起。

結論二:天助,還得自助。

過去,澳洲是「幸運之國」的代名詞,「由二等人所統治、分享其幸運」。但一九八三年,澳洲前總理霍克(Bob Hawke)當選,面臨二十年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他仍進行了所得稅、國有企業民營化等重要改革。「藉著這些非但必要,且非常殘酷(brutal)的政策而勝選,」《經濟學人》這麼評論。

同樣的,印尼過去被貼上排華、貪污等標籤,現任總統蘇西洛(Susilo Bambang Yudhoyono)為了肅貪,公布自己的手機號碼;為了健全財政,他嚴控政府支出,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從八成劇降至三成,也因此,投資信心恢復,國家體質出現質變。

這兩個故事證明,天助,若沒有自助,也難成事。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