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期間美國每年經濟規模比大蕭條時少33%

凱因斯非景氣靈藥

每逢經濟衰退,各國政府都會祭出刺激景氣方案,內容則是取法一九三○年代美國總統羅斯福(F. Roosevelt)的「新政」(New Deal),也就是凱因斯(John M. Keynes)增加政府支出以振興經濟的理論。「新政」向來被視為實踐凱因斯主張的模範,但近來有學者認為「新政」的成效,其實是個迷思。

經濟學家柯文(Tyler Cowen)最近撰文〈The New Deal Didn’t Always Work, Either〉指稱,新政成績不僅優劣參半,當時美國經濟能告別衰退,也不是凱因斯式擴大政府支出的功勞。

新政目的乃是治療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但大蕭條為何發生?凱因斯派認為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政府得提高支出以振興整體需求,但以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為首的貨幣學派卻認為,大蕭條乃是因美國聯準會(Fed)執行錯誤的貨幣政策——將貨幣供給量減少三分之一,造成通貨緊縮;同時放手讓銀行倒閉,引發信用危機。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