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 974 期
-
- 小吃大學問 南昌路底牛雜麵
- 董事長嬉遊記 我所喜歡的麗江古鎮
- 名人生活筆記 米的心思
- 封面故事 仲夏啤酒樂
- 封面故事 輕鬆搞懂啤酒12招
- 封面故事 決不讓別人喝得比自己多
- 封面故事 在黃金比例氣泡裡放輕鬆
- 總編輯的話 隱形路徑圖
- 商場自慢塾 沒有劇本的演員
- 石頭評論 當機立斷,此其時矣
- 去梯言 我也想吃唐僧肉
- 馬丁沃夫 未來商業能源 煤礦挑大樑
- 房市觀察 等待法令鬆綁 啟動數位電視商機
- 人物特寫 弱點攻一百次 巨人也會倒!
- 人物特寫 李金元讓台塑王永慶點頭做直銷
- 封面故事 正面思考的威力
- 封面故事 長官逼退、戰友背離
- 封面故事 老闆一夕變大陸人
- 封面故事 頂撞上司遭降職
- 封面故事 薪酬、工作量不成比例
- 封面故事 公司盈餘被好友掏空
- 封面故事 中年初嘗失業滋味
- 封面故事 四個步驟 養成向日葵小孩
- 大陸焦點 外資酒店集團 快馬加鞭搶進中國
- 人物特寫 呂東英把金管會從委員制變首長制?
- 投資焦點 REITs成為抗股災投資新寵
- 產業風雲 博客來外文館 爭食亞馬遜大餅
- 特別企劃 中國財富效應啟動 20年大商機
- 特別企劃 服飾獲利王 資產報酬率媲美宏達電
- 特別企劃 保險手法衝業務 資產五年翻十倍
- 特別企劃 三年淨利成長十二倍 吸引奇異合資
- 特別企劃 分散布點奏效 年年淨利成長破六成
- 特別企劃 搶賺中國內需財 從基金下手
- 管理小品 快三秒 營收兩年成長三七%
- 關鍵數字 醫師受惠確會左右處方
- 英文無所不談 Bunker Mentality
- 經濟學人 經濟向前衝 俄羅斯民主卻開倒車
- 經濟學人 印度躍進 喀什米爾問題成最大絆腳石
- 經濟學人 漫遊太暴利 歐盟出擊槓上電信業者
- 經濟學人 北韓試射飛彈 美日跳腳、南韓沉默
- 國際視窗 迎合新生代旅客 頂級旅館「聖經」改版
- 國際視窗 網路中立入法 美網路供應商針鋒相對
- 商周書摘 省錢大作戰 消費市場洗牌
米的心思
名人生活筆記|
撰文者:
何薇玲
|出刊日期:
2006-07-20
一碗菜飯可以從三十元到三百元,用心準備的菜飯,從用料到火候,都有一定的講究。像是菜要梗多於葉、鮮肉丁要比火腿肉丁多……,多花心思,有增加附加價值的市場效用。
諺語雖說一樣米飼百樣人,現代人早已有百樣米可以選擇。早先台灣粗分有蓬萊米在來米、近年變化出池上米中興米美濃米……。接下來選有機,天然乾燥(想像稻穀吸收日月精華)高山慢熟成……講究點吃日本進口米,一樣米三倍價,花蓮的紅糯米,到北京還有慈禧太后的紫糯米。選的人眼花撩亂,吃的人有吃無知。
在美國時買不到台灣米,華人吃的是加州種植的日本米、國寶米、玫瑰米和錦米等。說來這些種類都是同族的兄弟姐妹,古早可以回到日本天皇吃的米種,清朝末年,台灣(殖民地)輸往日本「貢米」又叫「皇帝米」,應是現在池上米的別名。
如今的池上米(台東)和美濃米(屏東)中興米(台中)分別是農改後的堂兄弟,而池上飯包博物館可尋根到一九二六年。接著二十世紀初亞洲勞工被淘金熱帶去海峽彼岸加州,留下來入籍生根種米謀生,選種時找幾味和貢米一般系出名門,才會有「國寶米」這種命名。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