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布市對面「清粥小菜」

近年我常去京都〈乃赴上海皆選擇在京都轉機,而避開總在港澳轉機之無聊〉。而每次自京都返台,第二天一早必到這裡吃早飯。何也?因為京都蔬菜吃不到。

台灣自早年便一直是吃蔬菜的天堂;飯桌上有了絲瓜外,照樣還可有瓠瓜,還可有刺瓜〈大黃瓜〉、有苦瓜;空心菜外,再加高麗菜,加地瓜葉,加鵝仔菜〈A菜〉……等,皆不會感覺有何不妥,農家本色,實亦美俗也。

然亞熱帶地方要連吃蔬菜五種八種不會膩撐,必須製得不油。恰好台灣傳統上總是炒煮得湯湯水水的,其實最宜於熱天之胃納。而我,雖各國食物皆愛,但蔬菜一項,最喜台灣早年田家式之湯湯水水。即使今日流行之「新派烹調」、「中西兼融」,燴羊膝或烤春雞,它旁伴的蔬菜,我亦希望是台灣式的。如今,做湯湯水水蔬菜的店,不知怎的,少了。莫非,台灣拋卻農家生活習尚真有這麼快?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