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 1064 期
-
- 饕姊食記 泥巴派與白芝麻冰淇淋
- 董事長嬉遊記 單車失竊記
- 發現酷建築 道頓崛的燈籠
- 生活專刊 獲得健康 體會自種自食的幸福
- 生活專刊 放下自我 學會與自然對話
- 生活專刊 懷抱理想 推廣在地生產在地食用
- 生活專刊 銀子堆出來的銀座精品建築
- 封面故事 假日農夫 種田趣
- 總編輯的話 博士與太保
- 創辦人聊天室 形勢大好,捏把冷汗!
- 商場自慢塾 一頁封面,九頁數字
- 星河隨筆 李明博現象退燒
- 去梯言 對台灣要有真信心——馬應九不之三
- 馬丁沃夫 謹慎理財的人 幫揮霍的人埋單
- 房市觀察 高科技台商可以 不只是中國工廠代辦
- 焦點新聞 誰在王子背後當藏鏡人?
- 焦點新聞 我就是那個壞人!
- 投資焦點 挑對「雙高」股 投資、節稅一魚雙吃
- 投資焦點 首選防禦、權值股和馬政見受惠股
- 投資焦點 四月非做不可的六件理財大事
- 投資焦點 外資喊進香港「中國內房股」
- 全球話題 世界最酷的公司 歡迎蹺班去衝浪!
- 焦點人物 放手,早就準備好的功課
- 產業風雲 全球齒輪王 1/3汽車都需要它
- 人物特寫 金蘭少主霹靂搶救七十年老招牌
- 人物特寫 請動波伽利、三大男高音來台推手
- 人物特寫 節能電腦時代 台灣代工怎麼贏?
- 科技風雲 最懂亞洲人關節的台灣生技公司
- 產業風雲 全球一千萬人重新「學呼吸」
- 產業風雲 不更動價目 從簡化菜色省錢
- 封面故事 街頭戰法
- 封面故事 統領3千人拾荒 堆起營收60億王國
- 封面故事 魏氏軍團的另類管理術
- 封面故事 從20坪當鋪起家 滾出億元身價
- 封面故事 拒絕上學小子 變世界級管理大師
- 封面故事 街頭智慧vs.學院智慧何者管用?
- 管理小品 自己找新同事留任率百分百
- 關鍵數字 用建設救失業的盲點
- 英文無所不談 道德敗壞
- 商周書摘 輕鬆對付拒絕變革的藉口
- 商周書摘 搞懂哲學 先從笑話開始
- 霸榮觀點 投機買盤伺機出場 原物料崩盤在即
- 霸榮觀點 深信數據會說話 抓準低點大膽進場
- 國際投資瞭望 增產困難 2012年前油價難跌
- 國際視窗 美景氣寒冬若持續 大企業恐成購併箭靶
- 國際視窗 兼顧工作又省銀子 遠距MBA正夯
- 國際視窗 戴爾尋求逆轉勝 商品設計得加把勁
博士與太保
談大陸企業家的發跡,我們常會使用到「第一桶金」形容,望文生義,指的早期賺到的錢。這句話其實有更隱晦的涵義,因為大陸不是很法治,許多人的第一桶金怎麼來的,充滿爭議,黑的錢、白的錢,說不清楚。上次,與駐上海的副總編輯張毅君聊起此事時,他以「街頭戰法」形容這批大陸企業家。
我對這個形容詞很感興趣,腦袋中立刻浮現一個人:《商業周刊》過去報導過的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他主張學歷無用,他自己與兒子都是要在街頭真槍實彈中拿本事。
所以他對於灰色邊緣,比一般人靈活、敏感,沒有太多框架。聽蔡衍明講話,草根味十足,不難理解他的價值觀。
不過,如果大前研一也有類似的觀點,就更讓人覺得有趣。你可能不知道,這位管理學大師之前是很不愛念書的,他的母親不知道落了多少眼淚,跟獨子說:「求求你上學去吧!」這種情節,很像許多流氓小時候的忤逆。因為曠課太多,他的高中畢業證書還差點拿不到,也曾經被父親趕出門睡狗屋。他認為「學校是最糟的學習機構!」從來,他都不想在標準答案中學習知識。
天生反骨的他連畢業後到進入企業工作,都還不改,罵發薪水給他的公司是一所監獄。「好像沒有人知道怎麼用腦和提高效率。」他寫信給姊姊抱怨:「日立是個故步自封的公司,霸占著四百五十個博士當員工,卻一點創新都沒有。除了說它是個老朽組織外,我實在也想不出其他適合的形容詞來了。」離職後,進入麥肯錫擔任顧問後,在不斷追根究柢的企業診斷中,找到人生的熱情。
擁有博士學位,思想卻有著小太保叛逆的大前研一,與現在堪稱世界米果大王的蔡衍明,他們的成長故事呼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史坦伯格(Robert J. Sternberg),提到人類智能之一:實用性智能(針對不同環境情勢,加以適應、塑造、選擇的直覺式決策,用以解決問題),這常指我們所說的街頭智慧(Street Smart),與學院派的「書本智慧」,剛好相反。
中國人幾千年來重視讀書、教育,街頭智慧一向難登大雅之堂。這期封面故事,我們以此為題,倒不是一面倒的鼓吹,而是開一扇窗,讓框框內的人看看不同人生路徑。
本文完-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