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布希與後京都時代

今年年初布希(George W. Bush)在他任內第六次國情諮文首度提到「地球氣候變遷」,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在此之前布希的一貫態度是,否認全球暖化現象的存在,也否定人類活動與溫室效應的關連性。現在布希政府終於開始面對全球暖化問題,這個轉變讓部分歐盟國家,對於在京都議定書所設定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在二○一二年到期前,即時完成「後京都時代」全球減排架構的談判,轉趨樂觀。

基於這個樂觀的預期,他們於上週在峇里島舉行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積極推動新一輪的工業國家減排目標提案,要求工業國於二○二○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一九九○年的排放為基準,減少二五%到四○%。不過,令他們失望的是,這個提案在美國的大力阻擋下,未能列入這次會議的共識。

美國的立場是,除非新興工業化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也允諾付出具體努力,工業國不必先自縛手腳。美國代表還在會議上強調,美國是以開放及建設性的態度面對二○一二年以後的全球架構的規畫。不過,不少環保團體認為,這只是布希政府的遁辭。他們對於布希基本上不寄予任何希望。事實上,過去七年白宮一直在國會強力阻擋任何強制性減排法案的通過。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