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至正

中正紀念堂的兩塊牌匾換掉了。對此,我自始關心的其實是「換掉以後會不會更好看」,及至看到王羲之和歐陽詢的字,心中大石終於放下。雖然,那是一個大笑話——東晉與唐代的書法家為二十世紀建築題字?難道張飛真的會殺岳飛?不過無論如何總比杜正勝來題字好多了(我原先擔心的就是這個)。

如此思考的唯一理由是:國際上報導台灣時,最常採用的圖片就是中正紀念堂,外國人才不關心那個建築物是紀念一位偉人?還是獨裁者?還是紀念台灣民主?他們只認定那是「台灣最有特色的建築」,是重要的觀光資源,所以絕不可以減低水準。

我們今天去羅馬,看到殘缺的大競技場,會介意那裡曾經是一個殺戮場所嗎?事實上,羅馬大競技場正是所謂「轉型正義」的產物:暴君尼祿(Nero)被推翻後,新的統治者加爾巴(Galba)在尼祿的「黃金宮」原址,興建了大競技場,當時也宣稱「原本專屬尼祿一人享受的地方,現在已成為全體羅馬公民歡樂的地方」。但是,轉型正義卻變成了「轉型不正義」,屠殺基督徒的暴行就在這裡上演。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