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改革陷僵局 找世衛、世銀把脈

就一個標榜社會主義的政府而言,中國的醫療體系無疑充斥著階級矛盾。簡單的說,中國醫療體系目前所面臨的兩大問題,第一是民眾所獲得的醫療照顧普遍不足,其次是大多數的人民根本連基本的醫療開支都負擔不起。 中國政府其實早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也試圖改革龐大、老舊又腐朽的公共衛生體系,但多年來一事無成。官方的《人民日報》也承認,「中國的醫療改革基本上是失敗的。」為了能夠脫離困境,中國政府最近轉而向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銀行(World Bank)、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 )等國際機構尋求協助。 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中國國家經濟計畫最高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為了能夠在醫療體制改革的問題上,打破僵局,於是邀請了七家機構參與協助,除了上述三個國際性機構之外,徵詢對象還包括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相關單位預計於五月下旬在北京召開首次會議。 在過去無產階級專政的年代,中國人民看病幾乎不用付錢,一切由政府負擔。不過當時中國嚴重缺乏醫療資源,沒有足夠的藥、也沒有足夠的合格醫生,小病醫不死,大病醫不好。

陷入補助和競爭路線之爭

一九八○年代改革開放之後,政府開始將醫療費用的重擔轉移到民眾身上。二○○四年時,中國六四%的醫療支出是由個人負擔。現在中國大部分的民眾看病必須自掏腰包,如果沒錢,就會被醫院拒於門外。政府無法有效監督醫療機構,醫院靠販賣處方藥,或在處方中加開不必要的藥物,大賺黑心錢。 近年來,中國中央政府多次表示將增加預算,以確保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卻因此引發政府各部門之間爭奪更多經費和控制權的明爭暗鬥。 目前中國中央政府內部,對於醫療改革的爭議,分裂為兩大陣營。以衛生部、北京大學,和一些學術機構及研究單位為主的一派認為,國家應撥出更多經費給衛生部,以支援公營醫院、鄉鎮衛生所和農村醫生,以及興建新醫院病房、更新醫療設備器材,並維持這些機構的正常營運。在公營的醫療單位,民眾應該獲得免費醫療照顧,或只須繳納象徵性的費用。 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為代表的另一派陣營則認為,改革醫療體系不應該完全依賴公共衛生機構,而是應該鼓勵醫療單位公開競爭。這一方主張,政府經費應該撥給一個政府福利或保險機構,由此一機構代表病患支付醫療費用給所有的公私立醫院、診所和醫療機構,這些醫療單位會為了爭取收入而彼此競爭,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由於兩派陣營勢均力敵,負責規畫醫療改革方案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左右為難,最後不得已才想到邀請七個國內外機構參與討論,協助打破僵局。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