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一張照片,兩種歷史

《商業周刊》資深記者呂國禎是本期封面故事執筆人之一。寫〈總編輯的話〉前,我走過他座位,討論本期報導。赫然發現,他桌上有一期我多年前寫過的封面故事〈中型企業死亡陷阱〉,那已是十二年前的事。許多的記憶與商場往事,像電影般一幕幕浮現。

那段時間,有許多青創楷模相繼發生財務危機,包括鼎強電子董事長徐進達、凌亞電子總經理楊芳庭、亞大電器董事長洪啟能,我因此探索這些創業家早夭的原因。當時《商業周刊》發行量不大,看過該報導的人也不多。

十二年後的今天,因為,國禎偶然機會發掘商場上有四位商人(三勝製帽董事長戴勝通、西陵電子董事長吳思鍾、金錩公司董事長何樹滋、春保鎢鋼總裁廖萬隆)的起落,有共同交集。他們都是第六屆的青創楷模,二十三年前,同時從當時副總統謝東閔手中同台領獎過。今日的際遇,卻兩起兩落。這些年來,戴與吳積極於公會,所以知名度較高,事業卻也亮紅燈;何與廖低調做生意,各據一方為霸。他們的際遇,為何如此不同?因此,激起我們想製作本期封面故事的念頭。

這四人的商場故事,反映的是台灣經濟三十年來縮影。因此除了研究他們之外,我們更展開地毯式的工作,調查二十八屆、二百八十三位青創楷模的現況。時隔近三十年,有些已作古人,有人已棄商,有人換了名字、有人的公司根本消失,我們海底撈針式的一筆筆追蹤。歷史地圖,一塊塊被拼湊起來(詳見內文)。

這是台灣從沒有過的研究,我們發現讓人惋惜與諷刺的結果:高達四分之一的青創楷模,已發生財務危機(跳票或公司已解散)。

稿子出手前,我在大表格上,讀到一位叫施毓龍的青創楷模,公司已在經濟部撤銷了。我對他的名字耳熟,但想不起來究竟。重讀〈中型企業死亡陷阱〉一文,才想起他是當時我的受訪者,身分是青創總會理事長,有一時期很活躍於台灣商場。當時他以大家長身分評論,他們創業失敗的原因。滄海桑田,我實在沒料到,十二年後,他在文章內的角色已然不同。

不只施毓龍,歷屆青創總會理事長中總計三位發生財務危機,另兩位也是本期的主角戴勝通與吳思鍾。

讓我最有所感觸的是:失敗,不足懼;不懂失敗,才足懼。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