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風流人物,俱往矣

汪道涵老人辭世了,距辜振甫去世不到一年。遙想十二年前(一九九三),兩岸代表在辜、汪二老領軍下,在新加坡簽署了歷史性的《辜汪協議》,為兩岸營造出空前和睦的氣氛,十二年來,兩岸關係卻不進反退,甚至數度幾乎兵戎相見,在此時際,二老先後走了,唏噓之餘,更多的是哀思跟惆悵。

我一直好奇,歷史如何能編織出這一齣精彩的「辜汪大戲」?只能用「絕配」來形容他們的粉墨登場。台灣二千三百萬人中找不出一個比辜更能與汪相配的角色,大陸十三億人也找不出一個比汪更能與辜相配的角色,兩人做為大時代的風流人物,堪稱一時無兩,二老都有深邃的歷史觀,中國情;二老都是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或者說,胸懷偉大抱負的書生;二老氣質儒雅,進退有節,機鋒內斂,談笑如春風;二老都迷戲、票戲甚至入戲,最後,也成功合演了歷史大戲;或許浸淫京戲一生,二老舉手投足之間,也都富蘊著戲味,既抽象,又細膩;二老均非政治人物,卻有政治家的風範與智慧,輕言淺笑、觥籌交錯之間,劇力萬鈞如「一中各表」的政治意涵,已渾然天成。古有瑜亮,今有辜汪,但辜汪不同於瑜亮,瑜亮是「既生瑜,何生亮」,辜汪則是「辜不能沒有汪,汪不能沒有辜」,辜汪必須相互輝映,是絕配!

絕配還體現高度心領神會的默契之上。九三年辜汪一會之後,囿於形勢,二老再晤不易,相傳乃互以禮物傳達關切之意。一次汪老請人送一物給辜老,辜老打開一看,是個「筷筒」,旁人不懂,辜老卻會心一笑,知道「筷筒」乃「快統」之意也。辜於是請人攜一禮物回贈,汪老打開一看,是個「筆筒」,「筆筒」者「必統」之意也。兩人高來高去,嚴肅政治中卻不脫中國古名士風格,其中默契豈足為外人道哉。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