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 913 期
-
- 封面故事 外灘,一場life style 的豪賭
- 封面故事 上海灘,一定要認識的三個時尚號碼
- 封面故事 外灘十二號,帝國迷宮中飄出的咖啡香
- 封面故事 外灘十八號,台灣人創造的頂級奢華
- 封面故事 外灘,名樓地圖
- 總編輯的話 棒子的智慧
- 創辦人聊天室 陳水扁會不會上談判桌?
- 石頭評論 胡錦濤的歷史功課
- 去梯言 兩岸鏡中看
- 馬丁沃夫 生意人的經濟學 有立場、也有盲點
- 施振榮專欄 執行長交棒學 企業必修學分
- 陳文茜專欄 舞吧!北京
- 商周書摘 你還需要第八個習慣
- 大思維 領導不是秀權力 是照亮人的價值
- 大思維 耐心造就品德的「慢速成功學」
- 台北耳語 林華德介入 票券公會改選不平靜
- 台北耳語 鬥法不成 賀陳旦要跟工會比實力
- 台北耳語 漫畫月刊 成了宣明智創意新來源
- 台北耳語 搬回印度無損魅力 夏鮑文七連勝
- 焦點新聞 陞技移錢大戲 宛如訊碟案翻版
- 投資焦點 中信金老臣成了日盛金新貴
- 投資焦點 馬志玲以退為進 讓復華金入甕
- 投資焦點 顏慶章的事業 爭議與貴人一樣多
- 特別企劃 本世紀最盛大的一場機器人秀
- 特別企劃 穿上機器裝大家變超人
- 人物專訪 打造「無縫」通訊 才能前進未來
- 人物特寫 他從西點軍校找出創業方程式
- 產業風雲 金控三年 戰力越併越強
- 科技風雲 奇景光電要裡子 顧不得金管會面子
- 科技風雲 工頭改做包商 闖出五成八高毛利
- 科技風雲 他讓葉素菲的爛攤子獲利變彩色
- 科技風雲 走過半年危機 菱光衝出五成成長率
- 產業風雲 國產紀錄片投資報酬率一五○%
- 產業風雲 李長榮推出石化業最年輕「董事長」
- 產業風雲 他們打造五星級腳底按摩店
- 焦點新聞 台灣最壞的狀況已經結束?
- 焦點新聞 貪婪不除 市場泡沬無法根治
- 封面故事 不搶功的升官學藏鋒
- 封面故事 面面俱到的交棒計畫
- 封面故事 一流企業的成功交棒學
- 柯承恩專欄 高成長組織 來自專注與創新
- 英文無所不談 Fundamentalism 基本教義派
- 大陸焦點 中國國有銀行還有救嗎?
- 關鍵數字 寧錯殺不錯放 全球死刑犯九成在中國
- 經濟學人 英特爾新舵手 「向右轉」迎戰新變局
- 經濟學人 應變太慢 柯達執行長黯然下台
- 經濟學人 美國掃蕩白領犯罪 英國執行長打哆嗦
- 經濟學人 未來獲利可期 塑膠業巨人高價轉手
- 經濟學人 股東施壓 德國證交所高層中箭落馬
- 國際視窗 汽車駕駛座 準備換女性坐坐看?
- 國際視窗 投靠實體通路 網路超市起死回生
高成長組織 來自專注與創新
柯承恩專欄|
撰文者:
柯承恩
|出刊日期:
2005-05-19
前兩期《商業周刊》〈九一一期與九一二期〉報導了台灣一千大的服務業與製造業。仔細看其中成功的企業,都有兩個共同的特色,一個是專注,另一個則是創新。
企業因為專注在經營上的特色,提供客戶所需要的價值,所以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同時,企業因為能不斷的創新,願意嘗試自己以前沒有的做法,跟自己競爭,才使得企業能夠持續的發展。一個想要永續經營的企業,必須思考如何讓這兩個特色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部分。
媒體上經常報導「股王」的出現,可是企業坐在「股王」的寶座的時間似乎越來越短。有些公司本身並沒有凸顯「股王」風光的意圖,但在媒體的渲染之下,吸引了社會的焦點,投資者反而忽略了能長期穩健發展的企業。《商業周刊》根據台灣製造業這五年的營收成長率、稅後淨利成長率、與每股稅後盈餘選出穩健成長的公司,可算是一個突破。「路遙知馬力」,企業競爭究竟是一個長途賽跑,由其中穩健成長的公司來瞭解成功的特色,確實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