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併衝營收不如專注拚獲利

國內金融業群雄並起,戰況激烈,早已展開一場鯨吞蠶食的汰弱存強的生存戰。每家金控無不希望擴充實力,發展為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機構。不過以過去的例子來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對於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卻不盡然有正面的效應。

二○○○年初,全球媒體界最震撼的消息,莫過於媒體巨擘時代華納(Time Warner)與美國線上(AOL)的合併案。當時兩大集團雄心勃勃,希望結合傳統與新興的兩種媒體,打造成為全方位的媒體王國。不過合併之後,不管是企業文化還是高層主管人士,一再出現磨合不順的窘況。表現在業績上面,則是獲利一落千丈,惹得股東迭有怨言。而當初意氣風發,主導兩大集團合併的美國線上董事長凱斯(Steve Case),最後在不堪外界看衰的壓力下黯然下臺。而股東們更質疑當初合併的決定是否明智,甚至還考慮分家,讓這場世紀聯姻,以仳離收場。雖然到目前止還沒有演出合併又分拆的戲碼,不過集團名稱已經由美國線上時代華納(AOL Time Warner)改回原來的時代華納,主從易位不言可喻。

二○○○年的網路泡沫經濟熱潮,造就了不少企業購併案。不過事隔幾年,當初你情我願、歡歡喜喜結為連理的企業,如今許多還在為內部整合而左支右絀,而像時代華納一樣,懷疑當初抉擇的企業也不在少數,能夠迅速擴大規模,繼而在市場上攻城略地,創造出合併最大效益的企業幾乎是鳳毛麟角。種種的例子不禁讓人懷疑,難道企業壯大就能創造規模經濟,帶來最大的獲利嗎?如果以朗訊科技這幾年的企業改造來看,應該會有不同的解讀。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