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策略決定你的企業競爭力

產業最近幾個有關筆記型電腦的資訊透露出台灣代工經濟的困境。英特爾預估筆記型電腦從二○○四年四千七百萬台到二○○八年時會擴增到約一億台。雖然台灣是全球第一大供應國,供應量占世界的七○%左右,但是台灣筆記型電腦製造商今年第三季卻面臨保五的困境,四家一線製造廠已有兩家無法保住五%的毛利。鴻海、廣達雖然有單月營收突破四百億元的業績,但低毛利使得市場大受震驚。據報導,廣達、仁寶與英業達等主要廠商,有的近期陸續結束在台灣的生產線,有的擴大在對岸的製造規模,使得台灣本地筆記型電腦組裝產業受到嚴重的衝擊,媒體甚至有筆記型電腦製造在台灣已成歷史的社評。

其實不只筆記型電腦,其他電子科技產品都有類似的趨勢,最近TFT-LCD市場價格大幅下降對於液晶面板廠商也有重大的衝擊。台灣科技產業的許多產品是在大筆投資製造設備、引進技術、有效率的量產、競價低利、外移的循環之中。科技產業對於長期來所採行的代工策略已經面臨了進退兩難的處境,也難怪報載英業達董事長葉國一無奈的指出筆記型電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產業」。他所指的其實不只是筆記型電腦,我們許多科技產業都處在這種循環之中,台灣的產業發展策略是到了值得深入思考的時刻。

台灣科技產業今天的成功,是政府與產業界合作的成果。政府為了科技產業的發展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設立科學園區、工業研究機構、每年也還有各種科專研究計畫、稅捐減免、股票分紅以面值課稅、提供國防役人力等各種獎勵措施。全國優秀的人才也大量投入科技產業,而員工也兢兢業業,加入競爭的行列,可以說台灣幾乎是傾全國之力發展出今天全球稱道的科技產業。然而台灣科技產業二十多年發展的基本策略,延續著代工為主的作法,將代工製造的能力從一種產品移轉到另一種產品。發展的形態多半是在產品的初期還有合理的利潤,可是很快的業者就大量投入擴廠,相互競爭,使得利潤快速的降低,然後只剩少數的廠商以量產低利繼續生存。目前筆記型電腦的困境,就是因為企業無法突破這種產業競爭的策略與形態的結果,如果企業不能突破這種策略,台灣未來的產業發展不禁令人擔憂。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