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酒與罰酒——胡錦濤時代下台灣的選擇

二○○二年五月,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應美國副總統錢尼之邀訪美,據說,美國相關部門窮一切途徑蒐集彙整有關胡的資料,僅得數頁。胡任「儲君」十年如此,即使今天,胡已擔任中共總書記兩年了,各界包括中國內部,對胡的認識,恐怕還是三個字:摸不透。完全不似愛秀的江澤民,一看就穿。——而這就是台灣當局開始要打交道的對象。

再怎麼著,摸不透,也得去摸。一個人的思維與行為,不外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性格,二是形勢。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看來不是針對胡恰當的形容;恰恰相反,胡的外在表現是低調內斂,溫文儒雅,甚至喜怒不形於色。其施政也,貼近民眾,關懷弱勢。但另一方面,其強勢則展現在思慮周密,謀定而後動,堅持原則,決斷果斷之上。上世紀八○年代後期剛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時,面對拉薩政局的動亂,胡頭戴鋼盔,在拉薩街頭現場指揮「鎮暴」一幕,使鄧小平印象深刻,一九九二年竟然安排了史無前例的「隔代接班」,世人不宜低估了鄧,更不應低估了胡。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