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沒有成果的研究計畫、提升動物實驗技術到國際標準

黃瑞蓮入主 生技中心開始向錢看

過去一年半,執行長黃瑞蓮不像在經營一個研發機構,而是在經營一家生技公司,黃瑞蓮說,商業化是她要帶領生技中心前進的方向。

■接任生技中心第三任執行長這一年半的時間,黃瑞蓮積極帶領台灣產業和國際接軌。 (攝影者.楊文財 )

三年一億五千萬元的訂單,對很多企業而言,只是個小生意,但是,對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技中心)而言,卻是一個新商機的開端。七月中旬,生技中心執行長黃瑞蓮和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中心獨立出去的Bridge Company執行長簽約合作,今年下半,Bridge Company會先拿兩項藥物訂單讓生技中心做動物實驗,未來三年預估將帶進四百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的營收。

一年半前就任生技中心執行長的黃瑞蓮,具有二十年的產業經驗,她上任後替生技中心訂出一個實際的目標:把發展重點和資源擺在臨床前實驗、也就是動物實驗這個領域,利用現有的條件,架構好技術平台,引導台灣變成全球臨床前實驗重鎮。

臨床前實驗的大餅有多大?以美國為例,很多新藥必須做臨床前實驗,一年就有七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兩千六百億元)的商機大餅。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