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制衡,怎麼辦?

一個國家有想當獨裁的執政者不稀奇,有放棄制衡的在野力量,才稀奇。

三二○之後在野陣營如何整合,到現在為止無法找出答案。多數的分析忽略了現存在野龍頭大黨,國民黨的組成結構與背景。因由歷史累積的國民黨權力結構,不只影響二○○四,也將影響二○○五、二○○六,甚至綿延至二○○八。即使明星如馬英九,他未來政治之路,也將高度的受傳統力量制約;它不因國民黨下台結束,更不因連宋下台結束。這是一個落敗的執政黨,它的權力結構全為了昔日執政而設計,一旦轉化為在野命運,即出現根本的困境。

既存在野力量與過去民進黨有很大的差別。首先,民進黨在野時代也曾存在激烈的路線與派系之爭,但當時新潮流所發動的路線鬥爭,只是掩護,權力爭奪才是重點。新潮流與泛美系所爭論的群眾路線或議會路線,現在回頭來看,道理更加明顯:沒輪到我選,就主張群眾;輪到我選,也加入議會。民進黨在激烈的權力爭奪戰中所以一直能維持成長,有一個明顯的決定因素,上面怎麼鬥派系、分長扁,群眾都是同一群人,理念一致。民進黨的群眾有共同的理念,反對國民黨,在乎台灣人意識。總統直選抗爭,火車站前只有打架與不打架的區別,長也好、扁也好,不來抗爭的就政治自殺,民眾判你出局。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