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主義
二○○四年選舉前某家民調,李登輝全國支持度及相信其為清廉者,不到一○%。從表面數字看,李登輝的影響力,下台後四年,急遽萎縮。但從後二○○四政局細觀李登輝,我認為他仍是全台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他的影響力不在權位資源的分配,這些已屬於陳水扁;他的影響力在他的腦袋,他主導了台灣目前唯一有意義的意識形態,我稱為「李登輝主義」。
李登輝奉德川家康哲學為師,德川邏輯該忍則忍,該霸則霸。他不會輕易的推翻京都天皇;但為了逼近天皇權位,德川於京都蓋二條城,毫不掩飾宣示實質的領袖權。
二○○○年卸任後,李登輝身旁不玩權力的幕僚總勸他,第一屆民選總統、民主先生名號,沒人可超越,退休吧!李先生獨排眾議,他不會只看到自己昔日的光芒,他警覺也預料到,權力是無情且善變的。他曾代表台灣的中道力量,與外省人分享權力,並立基於民進黨、新黨中溫和派的唯一領袖。二○○○年後他毫不在意外界的想法,把自己迅速地蛻變成台灣新極右力量台聯的精神領袖。他沒有太多猶豫,也沒有給自己太多時間;從數學而言,李登輝所代表的台聯,比民進黨更小、更極端;但從理念來看,它卻是更純粹的福佬人中心主義。李登輝招兵買馬社會優秀人士,像黃宗源;他廣納國民黨內叛將,或是地方稍有失意的政治人物;他不會對王金平、黃正雄起太大的念頭,無論和他們的關係如何,他給自己搞了一個複雜的權力布局。好朋友在國民黨內,心腹的朋友在台聯運作。現在重看四年前,當時勸他退休的幕僚們,顯然不如李先生懂得權力。
...本文未結束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