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營收是故宮23倍
放開裹腳布,做文化生意

放開裹腳布,做文化生意 (攝影者.吳東岳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館長Philippe de Montebello,二○○二年領了八十五萬美元的薪水和紅利(約合新台幣二千八百萬元),這位管理一千八百名員工的館長當年度幫大都會博物館創造了六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一十億元)的營收。
位於曼哈頓中央公園旁、第五大道上的百年博物館,過去幾年,大都會每年平均吸引全世界五百萬名遊客上門,每天有超過一萬五千人造訪。代表大都會M字的各色小別針幾乎是辨識度最高的文化標誌;紐約街頭或地鐵也隨處可見遊客提著大都會百年不變的紅、藍大紙袋。「一個國家的文化產業競爭價值一定是在博物館和美術館,博物館帶動社會學習和文化教育,這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和價值,」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說,博物館是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火車頭,美國一年有七百億美元的觀光收入,其中五分之二就來自於博物館和美術館。
比起大都會源源不絕的文化活力,肩負帶動台灣文化產業的火車頭故宮博物院卻像是一個飽受風霜的國寶級老學者,有滿腹學問寶藏,卻背著沉重的公務系統包袱,安靜地端坐在外雙溪閉門做研究。
...本文未結束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