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的下一步
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午,我到位於山邊的直潭國小演講。老師指著一幢緊鄰的紅磚老房說,這是台塑董事長王永慶的古厝,他在這裡長大。吳校長說,王永慶捐助了他們早期的四間教室。
直潭國小是一所公立的森林小學,校園內巨樹林立,王家祖墳幾乎就在校園內。巧合的是,我演講完後的行程正是轉赴台塑大樓,專訪王永慶。
老先生八十七歲了。內凹的雙頰比電視上或照片上看起來更清瘦,但有神。我與他聊起剛剛路過的王家古厝,他很惋惜,現在留下來的並非他真正住過的房子。他的老家已被拆掉,他一度打算在舊地建一座文化紀念館,後來作罷。
老先生這天的談話興致很高,從老家,談到新購的萬年神木、台塑未來布局、兩岸關係。對於兩岸的發展,他尤其心急,也是這次專訪的談話重點:「大陸也是我們的,台灣也是他們的,那不是一樣?幹嘛限制這些來、那些去的?全部打通不就好了?有本事的,台灣人去作總理就好了!」
王永慶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這次專訪也幾乎是以台語進行,但不論企業布局、政治互動,王永慶多以大中華思維。他的布局,褒貶皆有。有人認為,他是台灣少見的世界級大企業家;有人則以政治觀點貶之。
專訪最後,他甚至語出驚人,將用漳州電廠的盈餘在大陸蓋一萬所小學。現在,全台灣的小學總數是二千六百二十七所。簡言之,王永慶要在大陸興建的學校數量,幾乎是台灣總數的四倍。所以,一開始,我還誤以為是一萬間「教室」。老先生以台語又重述一遍:一萬間「學校」。
台灣「經營之神」要為大陸孩子興學,而且如此大手筆,定會引起台灣輿論界的軒然大波。一如慈濟人到大陸賑災,也同樣引起非議,部分人士認為台灣仍有待援助者,為何要跨海救到彼岸。這就是此刻的台灣,是非多。做善事的地點、做生意的地點....,都會引來是非。而這些是是非非、口水戰,多在於事事的泛政治化。
王永慶專訪的相關報導,是本期《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主要執筆者為記者林孟儀、資深撰述周啟東、費國禎。
本文完-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