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篇/除了法令加持,態度調整更重要

30%女性關鍵量 突破男性壁壘

從北歐到南韓,往往透過許多政策的改革,例如保障名額等, 拉抬女性的力量。然而,如果社會的性別意識不曾建立、 兩性對本身的認知不夠,要達到平等可能還有一段距離……

在芬蘭,推著嬰兒車的大人,搭電車甚至可免費。但女性地位高漲後,男性酗酒等數字卻同步飆升。 (攝影者.卜華志 )

學歷是女力崛起的必要條件,但不必然導引女力的提升。但是,從北歐到日、韓國都企圖藉由拉抬女力,提升國家競爭力。在解放女力的新一波競賽下,如何進一步推升女力能量的釋放,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日本及韓國是最好的例子。韓國女性部部長池銀姬女士坐在漢城景福宮對面的國會大廈,接受《商業周刊》越洋專訪時就表示,新一代韓國女生受過大學教育的比重是男生的五九%,傳統儒家思想仍規範韓國人民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結婚後,社會的角色期待仍是回家帶小孩。

中午時分,韓國的國會大廈湧出一波波用餐的人潮,清一色西裝筆挺的公務人員中,點綴少數衣著樸素的女公務員。然而,在漢城郊區的「阿帕(apartment,公寓的說法)」,上午十點送走了先生及小孩的太太們,打扮整齊走到澡堂、超市購物,多數的女大學生結婚後就過這樣的生活。「我一個月還要去一次學校,幫忙午餐打菜。」嫁到韓國七年的台灣女子李承宜說。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