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會計小姐的回憶

這期《商業周刊》剛好八○○期,我們做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封面報導。說它之前,先聽我講一個故事。

二十年前,我與一群高中同學共同認養家扶基金會的一位小女孩,曾雪滋。一群畢業後各奔東西的高中女生,藉著一個小女孩與每人每月七十五元,聯繫彼此的友誼,長達十年。我是負責收錢的「會計小姐」,十年來,我密密麻麻的寫下一百二十個月的收帳紀錄,在一本小冊上。

要十個同學每個月準時交錢,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有人一迷糊就忘了半年,其他人就必須代墊。我們這群窮女生就在吵吵鬧鬧中,每個月湊足七百五十元,也在滿心歡喜中看著八歲小女孩逐漸長大。我不知道,雪滋是否記得當年基隆女中三○五班的姊姊們。當年的八歲小女孩如今已嫁作人婦,甚至已為人母了吧?

你播過種子吧?有的種子始終不開竅;有的種子悶在土裡多時,終於掙扎出綠色的小生命,這是很難言語的喜悅。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候,你是一顆等待灌溉的種子;有時候,你是灌溉種子的水。

當你翻閱,這期《商業周刊》封面上「等鳳梨長大的女孩」時,是否被小如微傾的臉龐,問話似的神情所感動?我想,等我到八十歲時,還會記得這張照片,一個「等待鳳梨長大,等待上學、等待希望」的女孩。不只小如,這期《商業周刊》報導了許多逆境中的種子,譬如李宛真(在拾荒奶奶背上長大的女孩)、陳建勳(台大農化系)等,他們的堅韌是我們很難想像的。

讀者或許會問,《商業周刊》為什麼要報導他們?過去,我們曾探討許多的成功,從來沒有報導過貧窮,但當台灣的貧富差距高達六十一倍,整個社會結構已出現空前轉變時,身為媒體的我們應該要記錄大時代的轉變,想為台灣做一些事。因此《商業周刊》主筆郭奕伶與資深攝影卜華志進行長達半年的田野調查,完成這部〈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作品。

同時,在三月二十一日,我們舉辦了一場「逆境向上」的大型講座。講座之外,「一千顆種子,一千個希望,為台灣競爭力造林」-「菁英綠種子獎助計畫」也將同步起跑。

如果,你問我:「身為媒體人的驕傲是什麼?」我的回答是:「以我的筆,幫助了一些人。」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