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毒死人,全球化的代價?

當年我們連燒酒雞都端上談判桌

米酒漲得比天高,假酒氾濫全省害人,台灣為什麼要付這場全球化的代價?當初談判官員盡力了嗎?台灣菸酒公司、立法院、政府,誰能解救民眾?

去年底,民眾搶購米酒的畫面還歷歷在目,一年後的今天,米酒問題仍是頭條新聞,只不過換成「吃死人」! (攝影者.翁挺耀 )

一瓶米酒,害不少民眾枉死,民眾罵,立委跳腳,背後卻是台灣無力可回天的全球化壓力。

從一九八五年展開長達十幾年的菸酒談判,而米酒問題,也從台灣於一九九七年簽署五年緩衝協議,分年提高米酒稅率後,每隔一年就發生問題。

經濟部次長陳瑞隆是入關談判代表之一,他說,從一九八五年開始,中美的諮商談判,美方的壓力每年增加,到了九十年代,前有「三○一」的制裁壓力,後有入世談判的追兵,談判官員其實沒有太多的空間。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