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作業與陽光效應

我們欣見航發會首度支持簽定團體協約,並將工會理事長列為董事代表,使華航的最高決策機制中得有專業聲音。但這個聲音能有多少影響力,還得看改革的機制有多透明。

喧騰多時的華航購機案終於在十月初塵埃落定,根據交通部長的說明,華航「始終偏向第三案」,部分買波音、部分買空中巴士;定案結果「完全基於商業考量」。

若純從結果看,台灣在與歐美強權的這一輪角力中,的確獲得三方「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不錯成績。最後殺出的程咬金─美國以堅強的工業、政治、外交實力,獲得十架波音七四七」四○○訂單;原先篤定的法國面對強大且不惜削價競爭的對手,仍保住十二架A三三○─三○○的訂單與價位。而華航在雙方競標的過程中,一邊自波音取得未來越洋航線所需的機隊,一邊向空中巴士爭取到較優惠的價格,滿足短期中程運務的需求。

但從過程看,不能全歸功於事先規畫,更不完全是基於商業考量。首先華航A、B、C三案中,華航專業團隊的首選是交通部長在六月證實定案,以空中巴士A─三三○作為華航未來中程機隊的購機案。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