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路

台灣是個資源貧乏的小國,雖然靠著人民的勤奮、創新,打造出全球第十四貿易大國,年貿易額二千三百多億美元的成就;但面對國際競爭與中共威脅,維持現狀已然不易,既需大開大闔的企業活力,更需謹小慎微的政治智慧。若論訂定遊戲規則或產業標準,則除非在特別堅強的實力基礎上重點突圍,不應輕易嘗試,以免被邊緣化或遭淘汰的命運。因為「訂定標準」是實力的戰爭,即便目前是「台灣之星」的晶圓代工產業,我們也沒有IDM大廠那樣的主導能力。

不過歷史上不乏小國在惡劣環境下走出去的例子,如:十六、七世紀的荷蘭、英國,二十世紀的日本、新加坡。稍加觀察,不難看出這些國家的領袖與人民間,有建立在危機意識上的高度互信,為生存而齊心協力;和清楚了解環境後的外向動能,為發展而出境擴張。

就拿歐洲的門戶荷蘭來說吧!這個北海小國土地、人口都與台灣相差不遠,為全球第七大貿易國,其貿易額近四千億美元,平均國民生產毛額為二萬四千美元,二者約高出台灣八○%。國內有全球第一大轉口港鹿特丹,和著名的企業皇家殼牌石油、飛利浦、聯合利華、ING、荷蘭銀行等。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