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公司是救命仙丹?
台灣金融競爭能力不振的關鍵原因,在於授信控管及新產品開發能力。提升之道便是引進及學習外商銀行技術,可惜此次六家金控公司,別說由外商銀行主導,連外商銀行技術引進的影子都感覺不出來。
財政部十一月二十八日宣布,完成首批金融控股公司申請設立許可案件的審查,並正式核准華南、國泰、中國信託、富邦、建華、中華開發等六家金控公司的申設許可案。財政部長顏慶章亦稱當天是台灣金融史上「歷史性的時刻」,財政部於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完成金控公司申請案的審查,主要考量到其綜合效益的發揮、未來發展的策略走向等原則,他期許六家業者能夠帶動台灣整體金融實力,繼續向上提升。
從實際的數據來看,台灣整體金融的實力的確需要提升,包括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大約有兩成的比重,其成長率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整體經濟的好壞。
自一九九八年至二○○○年,其實質成長率分別為四.一六%、三.一二%及一.九五%,二○○一年第一、二季則分別為負的一.九一%及負的一.一二%;而其中,金融保險證券業似乎更糟,其占GDP大約是一○%,一九九八年至二○○○年的實質成長率分別為三.三一%、三.三二%及二.七四%,二○○一年第一、二季則分別為負的四.二一%及負的二.六五%。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