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風雨守候

九月十六日到十七日的豪雨,是台北五十年僅見。半個台北盆地幾乎都泡在水裡,成了水盆。連《商業周刊》所在地台北市敦化南路底與基隆路口間,也都積水。大風大雨中,編輯部的同仁有人家中淹水,有人家裡停電、停話,電腦癱瘓、通訊中斷……。台北市長馬英九要大家盡量不要出門,一艘艘橡皮艇急著救人,但是,同仁還是從淹水區紛紛趕到工作崗位。

《商業周刊》創刊十四年、七百二十二個禮拜,這七百二十二期的《商業周刊》不論碰到任何變化,從沒有中斷出刊。即使「九二一大地震」,我們的辦公場所成了危樓,無處棲身,《商業周刊》還是如期出書。這次,對於同仁趕來加班,我心裡有很大的矛盾、不安與感謝。

在台北市與國際局勢的風雨中,這期商周的話題圍繞在美國「九一一攻擊事件」。此次,由主筆楊麗君執筆,同時經研室主任黃惠娟等人針對台灣全體上市上櫃公司製作〈企業菁英看九一一事件大調查〉,想了解大型企業對這次事件經濟層面的評估。

調查結果發現,多數的企業菁英定位這次事件為短期影響。他們多認為,景氣的復甦期大約會延後半年,但是,美國不至於轉為大蕭條。

商周記者曾寶璐也從紐約捎來,她在現場的觀察採訪。

亂局中,很多人亂了方寸,但也有人身心安頓,自在過日子。

這期〈特別企畫〉專題,延續上期的〈職場憂鬱症蔓延〉,談如何安頓。保誠人壽董事長梁家駒、誠品書局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清友、大愛電視台總監姚仁祿有非常深刻的談話。

吳清友說:「我有點不甘心,一個人就只成為金錢的奴隸,難道事業的經營成就,只建構在分析師的EPS上?我相信,很多企業家的能量,是可以在利潤之外,發揮更大的社會附加價值。」

我不是企業家,只是小小的新聞工作者。但每每想起,有人在十年前,商周創刊之初就成為我們的訂戶,數百個禮拜沒離開過,等待著我們的出刊。那樣的守候,讓我覺得風雨中的堅持是值得的。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