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阿扁預留空間?

密使曝光牽動兩岸關係發展

密使事件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震動台灣朝野,也令北京高層頗感意外。 這件事將如何收場?是否對今後的兩岸互動關係產生影響?

本刊上期獨家完整披露了李登輝執政初期,兩岸密使透過南懷瑾在香港談判的歷史。這篇報導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震動台灣朝野,而且也令北京高層頗感意外。秘聞曝光事件將如何收場,目前很難斷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勢必對今後的兩岸互動關係產生影響。

其實,有密使不是壞事。古今中外,多少敵對國家的破冰,都是透過密使的管道穿梭而得。兩岸密使也是由來已久,一九五○年代初,剛剛撤退到台灣的國民黨就曾派出密使李次白,由香港轉道上海,會見了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試探中共到底有無攻台的準備與決心。在五○年代末、六○年代初,毛澤東、周恩來和蔣介石也透過香港的曹聚仁互通信息。八○年代,蔣經國也派出密使沈誠將「七分政治、三分軍事」政策以及準備開放探親之舉,傳達給中共高層,彼岸也透過同一管道傳遞回音。故當李登輝初掌政權時,為了了解當時中共的對台政策,派出蘇志誠充當密使向對方探底,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密使接觸可以確保兩岸間不致因政策變動而帶來不安與衝突。

但是,誠如南懷瑾對其弟子魏承思所言:「天下大事根本沒有秘密可言。所謂秘密,都是暫時的。往往是因為政治、軍事、商業等方面的需要,一開始免得太多人參與而搞亂了,因此不得不暫時只讓少數人知道,不是見不得人的事,不必要也不可能永遠保守祕密。」現在秘聞終於被公開了,各方的反應是難免的,但最引人注目的當然要屬海峽兩岸政府。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