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機車業巨人面臨生死關頭
慶豐集團的三次危機警鐘
黃世惠快速建構了金融、營造及海外投資事業版圖, 海外戰線更一舉擴張至大陸、越南……。 如今,這位神勇將領為何感嘆時不我予?
六月七日晚上,財政部與中央銀行決定循「宏國集團」模式,讓慶豐集團瘦身,不抽銀根。這場展現慶豐掌門人黃世惠政商實力的關鍵性會議,讓財務吃緊逾二年的慶豐集團,生機乍現,但事實上,早在去年下半年,慶豐集團的經營體質就出現過三次危險訊號。
第一道危險訊號來自金融風暴併發症,受傷較重的部分集中在慶豐集團的金融事業。從國產車、安峰、漢陽、尖美乃至台鳳等一顆顆企業地雷引爆,慶豐旗下的慶豐銀、慶豐人壽乃至金豪證券幾乎無役不與,慶豐人壽去年因不堪新台幣二十八億元的大幅虧損,出讓股權予英商保誠人壽,黃世惠只保留二成股權;而持有大筆台鳳、尖美債權的慶豐銀,更是黃世惠與外商銀行洽談出售的重點。
第二次警訊則出現在黃世惠家族與日本本田(HONDA)汽車的三陽工業經營權之爭。持有三陽工業一二.五%股權的本田汽車,向來希望掌握在台經營權及通路行銷權,大前年本田汽車全球銷售暢旺,唯獨台灣三陽ACCORD銷量委靡不振,對本田採取高姿態的黃世惠終於在日方壓力下,允諾由日籍的長谷川隆以副總經理身分介入汽車經銷體系南陽實業。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