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低價戰到美國關稅都有解,向台灣鎖業學三招突圍
1.當台灣傳產陷入美國對等關稅、中國低價戰2大困局,台灣鎖業為何能逆勢成長,更有業者年營收平均成長5%至10%?關鍵就在「挑懂價值的市場經營」。
2.關稅衝擊難預估,該如何應對?寬豐工業董座揭突圍3戰法。

東隆五金打造的菲律賓蘇比克灣廠,不只有完整一條龍生產線的製造優勢,近期還因相較亞洲各國低的美國對等關稅,搶到不少跨國轉進的新訂單。(來源.東隆五金提供)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中國廉價品傾銷兩大困局,相較於台灣傳統製造業的愁雲慘霧,小而巧的鎖業相對生機蓬勃,不僅衰退相對有限,甚至還有中小型業者能逆勢繳出每年平均五%到一○%的營收成長,究竟台灣鎖業是如何應變取勝?
先看美國對等關稅,台籍專業經理人、亞薩合萊大中華區與東南亞區資深副總裁暨東隆五金總裁楊錫卿坦言,這是所有產業都會受衝擊的議題,鎖業也不例外,尤其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鎖具銷售市場,因此未來衝擊還很難預估。
鎖業專家揭降低對等關稅衝擊三招
話雖如此,但台灣鎖業暨五金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寬豐工業董事長何希晧認為,仍有自有品牌、直營客戶、分散生產基地三大類做法,可以降低美國對等關稅衝擊。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