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強襲,台灣電商新生存戰(下)
1. 一旦消費者行為改變,才是大魔王!比起撒幣,淘寶大力布局在地金流、物流,越來越落地,更值得關注。
2. 為何業者斷言「跨境電商一定會做大」?有這5類工具幫忙掃除購物路障,跨境血拼變得更容易。
3. 當淘寶帶頭「教育」消費者跨境購物,竟可能讓本土電商「人財兩失」。怎麼辦?看歐美韓政府如何出招因應。
當然,台灣電商產業不會因為一波二十億元的短期補貼,就被輕易翻轉。商業發展研究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以蝦皮為例,指當年能夠推動市場洗牌,除了祭出免運,更關鍵的核心,是蝦皮找到台灣電商市場的空缺。當時在行動App領域,還沒有出現強大的電商玩家。
而且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年那一仗至少也打了三年,才算真正分出勝負。
比補貼戰更該被關注的事:
跨境「摩擦力」減少,顛覆消費習慣
電商資深戰將、服飾電商美而快總經理王志仁同樣認為,若只是打幾波補貼,影響有限。但他不忘提醒,在這過程中,淘寶的用戶基礎其實是在不斷墊高的。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