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強對決》比起「愛意」,這場仗「恨意」才是決戰點!
2020大選謀略解讀
當郭台銘放棄登記連署為獨立參選人,二〇二〇總統大選藍綠對決的格局大致底定。
郭台銘本想「敗部復活」,為何臨陣退縮?
民進黨去年地方選舉大敗的「罪人」蔡英文,為何還能衝上民調第一?
政治新巨星韓國瑜,又為何在初選大勝後,民調開始下滑?
這些問題,以及未來一百天的選情變化,都與「勢」有關。
勢,字典裡的解釋,是力量,也是機會。
「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任勢。」
《孫子兵法》傳給後人的智慧是:要懂得尋求對己有利的「勢」,
才能擇人適應並利用「勢」。
總統大選,是殿堂級的商戰,
也是一場「求之于勢」的學問。
如今大選局勢,賽場上剩下兩名主要玩家。
原本三人參賽,各方只要搶奪三成五以上選票,就可能勝出;現在,兩強對決,得獲得過半占有率,才能得勝。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戰法。要重新訂定計謀,辨勢,是第一步。
理論上,要爭取過半優勢、壓倒對手,必然要搶中間選民的票,走溫和路線,是蔡英文和韓國瑜的最佳策略。
...本文未結束
使用商周知識庫請先登入「商周集團會員」
數位訂閱會員登入即可閱讀,網站會員登入可享每月免費閱讀4篇文章
數位訂閱會員登入即可閱讀,網站會員登入可享每月免費閱讀4篇文章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