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的甜點小抽屜

「新裕珍餅鋪」創立於一九五九年,創始的柯老先生八十多歲了,目前三代還同時上陣,以手工製作的一枚枚小西點,是目前店內走紅的招牌「牛粒」

「新裕珍餅鋪」創立於一九五九年,創始的柯老先生八十多歲了,目前三代還同時上陣,以手工製作的一枚枚小西點,是目前店內走紅的招牌「牛粒」(攝影者.王士豪)

故事從幾年前紅火的日本NHK《篤姬》大河劇說起。篤姬從小接觸西方文化,為第十三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定的正室夫人,她僅四十九歲就去世,謚號「天璋院」。但她對日本提前進入現代化功不可沒,間接促成「王政復古」,將政權歸還給當時在位的明治天皇,才有後來「明治維新」時代的出現。那是十九世紀中葉(一八六八年)的大事。日本大張旗鼓,派出國家的菁英人才到歐洲學習典章制度、西方建築、法律、軍事,也把歐洲的飲食習慣帶回了日本。

於是我把日本明治維新稱之「美食維新」。二○一四年六月,原創建於一九三二年的台南林百貨( Hayashi Department Store)重新開幕,這一座充滿日治時期風格的六層樓建築,是台灣彼時第二座百貨店。新開幕後,位於四樓的「林咖啡」找我談簡餐的定位,我建議就不妨打開日治時期的歷史小抽屜,把簡餐分別稱之「明治」、「大正」、「昭和」三種,分別以那個年代的風潮美食當是餐飲設計。

明治時期(一八九五到一九一二年),天皇鼓勵日本人食肉,開始吃外國蔬菜甘藍菜、馬鈴薯等,烘焙了第一個麵包──紅豆麵包,也開始流行日式炸豬排……。大正時期(一九一二到一九二六年),那是一個浪漫時期,人們開始流行看電影、穿洋服、也到老式咖啡廳喝咖啡。熱門的洋食物,除日式炸豬排,多了咖哩飯、可樂餅。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年),日本兵庫縣落成了一座棒球場,因為當年是甲子年,所以稱之「甲子園」,台灣也開始瘋野球……。昭和時期(一九二六到一九四五年),多了蛋包飯、紅豆鬆餅、菠蘿麵包,流行「咖啡凍甜點」,用紅酒杯盛裝黝黑的咖啡果凍,上頭擠上一坨鮮奶油,呈現苦澀與香甜的二重奏。台南街頭有鍋燒大麵、加了香蕉油的剉冰,冰棒小販在電影院前大發利市等等,人們也開始流行飯後吃水果,甚至有了布丁……。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