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全球棋王的人工智慧(AI)公司Deepmind去年中宣布封棋,隨後擴大布局精準醫療領域。8月中,《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說,閉關不到半年,如今它的AI眼科醫師誤診率還比人類醫師略低。
診斷近千3D圖準度高
內文指出,2月起,AI醫師在英國最大眼科醫院摩爾菲(Moorfields Eye Hospital)「實習」:院方提供近1.5萬張3D視網膜掃描檔,供AI醫師學習辨認病兆、提出建議診斷。「畢業考」則是與院內8位專科醫師PK,診斷近千名病患的眼部影像。
結果顯示,AI醫師單看影像檔判讀的誤診率為5.5%,同樣情形,8人軍團的誤診率最低6.7%;但如果他們參照病患資訊後做出結論,最低誤診率一樣是5.5%。共同發表結果的醫師基恩(Pearse Keane)驚呆:「嚇到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基恩解釋,視網膜3D影像判讀是一項繁複的工作,儘管它能提供高解析度橫切或縱切剖面,理論上有利醫師判斷病變位置,但就現實統計結果來看,3D影像難以閱讀,達到專家臨床醫師表現仍是巨大挑戰。
AI偵測眼疾在美國也有具體進展。4月,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准第一套AI診斷系統IDx-DR,用以追蹤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病變。醫師可將病患視網膜影像上傳至雲端的AI診斷系統判讀,及早預測病人眼睛健康。臨床實驗顯示,AI醫師的判讀正確率達87%至90%。
不過,AI在醫學領域迅速進展,引發部分人士憂慮。英國監管機關就認為,科技業向來主張「快速行動、顛覆萬物」,如果應用在人體,有可能會產生嚴重後果,針對與Deepmind合作的醫院展開調查。
劍橋大學法學教授鮑爾絲(Julia Powles)則質疑動機不良:科技業者在研發AI初期都免費提供醫院使用數年,一旦醫院被科技商綁架,「到時候收多少錢,就由這些科技公司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