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四年八億元的一堂課!"2024 TPI Day回顧:從醫學中心到鄉間診所掀數位革命,昕力資訊瞄準醫療數位轉型商機 從疫情帶來的數位化與反思,到AI浪潮席捲,台灣醫療院所的面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塑:遠距醫療,如今已是許多人的常態;從預約掛號到批價,所有流程都能用App完成;打開手機裡的健保護照,醫生開過哪些藥、什麼時候要回診拿慢籤,數位足跡比誰都還了解你。 當鏡頭轉到金融行業,同樣概念的數位服務,如行動支付、智慧客服、網路銀行,許多科技背後,都有一家台灣公司——昕力資訊的身影。身處數位轉型的第一線,昕力資訊總經理葉怡蘭分享三個關鍵數字。 首先,2030年前,全球需要減碳至少45%,其次,未來將有70%的企業將會運用到 AI,最後,更有90%以上的企業,會使用到開源軟體。葉怡蘭描述的情境,涵蓋數位轉型與 ESG,談的是企業在快速變化的環境裡,能掌握的趨勢,而作為社會分工的一環,對醫療院所而言,這些同樣也是難以迴避的課題。 葉怡蘭寫下目標,要讓客戶達到資訊零孤島、零邊界,以及永續減碳的淨零。創立近20年,昕力從金融行業起家,開始跨足醫療領域,而金融與醫療行業對資訊科技的穩定性、隱私性同樣要求,昕力要讓醫療院所看見科技整合的價值。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副院長洪子仁 「數位轉型與永續,就像飛機的雙引擎,正是我們需要的雙軸轉型!」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副院長洪子仁直言,無論是用雲端系統取代紙,達到無紙化,還是布建更有能源效率的伺服器機房,醫院無思考,怎樣利用科技才能在治療病人的同時,不至於為地球帶來更大的負擔,「總不能一邊救人,就又感覺上一邊在害人。」 台灣台北醫療聯盟理事長趙忠傑則觀察,如今在談所有醫療的問題,以及報章媒體上,已經很難將科技排除在外,所以他過去成立台灣台北醫療聯盟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夠集結醫療以外的資源,尤其鎖定科技與財經領域。 台灣台北醫療聯盟理事長趙忠傑 台灣台北醫療聯盟理事長趙忠傑解釋,當醫界權威、政府官員登高一呼,很快就能爭取到醫界自己人的眼球,然而跨界,才有機會將商機擴大,結合科技、醫療兩個台灣人的強項,成就藍海市場,畢竟「醫者仁心,如果能有更好的工具,救治病人,而又有誰不希望自己永遠健康?」 公部門如何打開數位疆界? 中華開發資本資深副總、前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王必勝 實務面來看,中華開發資本資深副總、前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王必勝,則是少屬真正結合醫療與投資經驗的專家,科技除了技術成熟,也有賴政策的開放,在公部門的經驗,更讓他對醫療科技的政策面,如數家珍。 王必勝以三個科技實際能為醫療所用的案例說明。 過去有病人在南部照一個 CT(電腦斷層),到北部來就診,就需要重照,後來雖然有光碟,但讀取還是很不便,醫師在診間時常需要等待,到現在能有雲端讀取檢查的圖檔,資訊的互通性因此被凸顯。 而國際的互通性同樣重要,過去曾有醫學中心買了非常高級的檢驗儀器,但是因為系統不相容,還得要大費周章的改寫軟韌體。 第二,在於健康資料要有能夠共享的數位平台。過去各醫院、各科,甚至各醫師都蒐集自己的資料,而完全不分享。但應該建構資料庫,要能交流開放。第三則是健保的核刪跟申報,患者可以自己查詢自己的醫療狀況,都要能夠做到數位化。 時勢的發展,也在醫療數位化上推波助瀾,「從疫情到現在,遠距醫療帶來的改變,將會是革命性的,」王必勝斷言,科技已經成為醫療的基礎設施,只會朝更開放的方向前進,儘管他再保守「親自問診」的定義,也將會被永遠的改寫。 大膽但周密 新光醫院數位化跑第一 在趨勢中的先行者值得我們借鏡。新光醫院是台灣第一間將全部資訊主機「上雲」的大型醫療院所。從2017年開始,新光嘗試將資訊系統的主機,從醫院地下二樓將近50坪的空間,搬到位在板橋的遠傳 TPKC 雲端運算中心,最初的想法是能省去照顧機房主機的三班人力,也在地狹人稠的台北市院區中,空出更多診療的空間。 新光醫院如今更嚐到到數位轉型帶來的其他便利,醫師在診間叫出病例時,系統不再轉圈圈、院區的用電每個月節省8000度以上,代表機房能源效率的 PUE值,也從過去的2.1下降到1.7。 「現在你們看起來都很美好,但當初可是一場4年8億元的豪賭!」而洪子仁是這場長征的關鍵人物,他回憶當年第一次系統在半夜切換,馬上就當機,他跟院長都已經把辭呈寫好了放在抽屜,準備請辭以示負責,好在第二次周延的計畫下,系統才終於順利上線。 洪子仁解釋,從HIS(醫療資訊系統)、PACS(醫療影像系統)、NIS(護理資訊系統),整間醫院90幾個系統全部要更新、串接,「如果說一個醫院有能力做到完整的數位轉型,那麼大概沒什麼系統他是做不了的了。」 有過這次經驗,新光醫院的數位能力急起直追,洪子仁回頭來看,肯定當初做了對的決定,也領悟,醫院要走上數位轉型,必須勇敢大膽,但縝密規劃,再來慎選夥伴,長期、可靠的供應商,才能一起挺過渾沌不明的那段轉型時光。 洪子仁也強調,數位轉型得同時思考組織轉型,在這個專案後,他從70位完整參與專案的夥伴中,延攬15位進入新光醫院,負責系統持續的開發、維運。洪子仁解釋,只有人才的知能也跟上,才能彰顯數位系統的價值,維護系統的穩定。 如今,新光醫院地下室,多出了一塊可以真正醫治病人的空間,在泌尿科旁的膀胱鏡與震波碎石室,檢查完的病人,可以在診間附近就完成小型手術,洪子仁欣慰地說。 小診所也能數位升級 但洪子仁也自問,台灣又有幾家醫院,能承受得起這樣的考驗? 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副院長陳立群 因此,當同樣的課題交到台灣為數眾多的中小診所手上,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副院長陳立群建議,不妨從「體驗」著手,如診所的預約掛號與批價,若也能做到如同大型醫院的數位服務,是最容易的升級。 例如中、小型餐廳幾乎已經全面導入線上點餐與結帳平台,陳立群觀察,店家不是耗費巨資開發新系統,而是使用雲端服務業者線上的系統 SaaS,以低成本、最簡單的方式達到目的,標準化的服務其實已經能滿足大部分的需求,對診所也是如此。 皇冠上的珠寶 綜合輔導大小診所上雲的經驗,AWS專業架構師團隊總監楊仲豪認為,首先要識別出「皇冠上的珠寶」,對於醫療院所來說哪些是重要的,再決定投入資源。例如大型醫院想更新核心系統,小醫院則只期待系統能不出差錯的上傳健保資料。 AWS專業架構師團隊總監楊仲豪 楊仲豪進一步解釋,醫療院所的需求,可以細分為最有價值的與最常使用的兩種。例如,從醫院經營者的角度,健保系統攸關醫院收入,是最有價值的,但透過與醫生的訪談,楊仲豪發現,醫生最在意的其實是診間系統,當病患報到叫號、來到醫生的面前,系統能不能順利的召喚病例與檢驗報告,當系統故障,整個醫院大廳都會塞滿憤怒與不耐煩的病患,這是醫生最不想看到的,怎麼去權衡資源、判別風險,就是數位轉型時最重要的判斷。 回頭來看今天的題目,王必勝說,當我們談到醫療科技,其實並不是「醫療」加「科技」,如此的直白。醫療場域作為用戶,科技本身當然高速的在發展,但在醫院,科技是實現醫療願景的工具,現在醫療院所已經踏出一步,準備好擁抱新的科技。 「像我爸,他是一個老醫生,連電腦都不會用,更何況數位轉型?但這件事就只能跟上,不然就只能讓你脫隊了,因為時代還是要前進啊!一路上當然有困境,但也只能去突破。」正如洪子仁說。 ... 2024.10.01
財經 當AI強勢改變世界,該怎麼找到生成式AI「神隊友」? 以數位與永續為主旋律,2024 TPI Day昕力資訊趨勢論壇「掌握數位關鍵 開創永續新局」在總經理葉怡蘭的引言中... 2024.09.19
財經 2023年金融鬆綁、開啟新賽局! 未來金融方程式:決戰雲端x綠色轉型 根據AWS對全球金融業者的調查,有86%的業者早在2020年就開始佈局雲端服務,並有55%業者預計在未來兩年內要將集團內的應用服務佈建到雲端,目前已經可以看到金融業已經開始擴大運用雲端服務的工具導入創新金融應用場景,例如機器學習、資料倉儲工具及高算力的運算架構等,藉以強化客戶的體驗、改善營運風險分析、偵測詐欺行為的偵測……等。 昕力資訊持續透過自主研發團隊,協助企業進行價值再造,期望藉由國際級的產品及服務協助金融產業再創新榮景。 昕力資訊也持續透過自主研發團隊,結合昕力資訊過去十餘年在金融服務及雲端部署的經驗,協助企業進行價值再造,昕力資訊總經理姚勝富在論壇致詞中分享,昕力資訊的產品在4月份通過雲端大廠認證,此外,昕力資訊的DigiFusion企業服務中台及SysTalk.ai系列產品也陸續被Gartner跟IDC等國際第三方研究機構列入報告,充分證明昕力資訊的產品已達到國際標準,期望藉由國際級的產品及服務協助金融產業再創新榮景。 雲端服務領新局 擘畫金融雲藍圖「可以預期未來5~10年內,破壞性的創新將不斷持續,並逐步取代傳統的銀行業務。」昕力資訊售前規畫經理樊博文分析,從疫情前就已經有許多金融集團開始規劃業務中台,利用API部署微服務架構;疫情開始之後,IT技術更是金融業抗疫的利器,同時透過地端及雲端的混合雲部署進一步優化成本;疫情解封之後,金融轉型的腳步毫不停歇,包括去中心化金融、生成式AI的應用場景規劃等遍地開花,如何加速上雲更是重中之重。 台灣金融業數位轉型走過摸索期,開始進入積極前進突破的階段,通過金管會的查核,金融業者終於可以實現大規模上雲,啟動轉型佈局。 台灣金融產業導入雲端的先驅—國泰金控副總經理梁明喬分享金融上雲的經驗,由於客戶體驗對於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整體技術架構也持續迭代推進,使得雲端漸漸從「需要」變成了「必要」,他表示:「雲端技術架構可以幫助我們更快速發展相對應的金融科技來服務客戶。」近期金融法規雲端規範的進一步開放,爲金融業者推動上雲提供良好契機,國泰則是從一開始就定義了「Cloud Ready」和「多雲」兩大策略,「Cloud Ready」指的是在法規還未開放之前就先做好前置準備,一旦法規通過就能即刻啟動;「多雲」則是指透過地雲混合的架構,利用雲端原生的技術,達到加速開發及應用的效益,結合數據中台串連集團不同事業單位,減少核心系統負載並且拓展微服務的應用。 雲端新科技 金融轉型效益再升級數位轉型的另一大挑戰—人才的培育與養成,對此,Google Cloud 台灣技術副總林書平表示,透過雲端數位轉型的方式,對於人才部分也能帶來效益,讓人才可以更快速學習到宏觀趨勢,增加IT開發的技術能力。此外,導入雲端的主要價值還有提升效益和安全性兩大面向,讓企業不用再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與時間建置環境,可以迅速地運用雲端環境進行試錯、整合大量數據,並且直接受益於全球性雲端服務大廠的頂尖資安技術,享受即時更新的安全性服務。 「在今年(法規)對AI和雲的開放之後,我相信會是台灣金融科技加速的新里程碑。」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表示,AI加雲對於國際金融科技而言原本就是重要的基礎設施,無論是企業自身的數位轉型或改善服務、甚至是企業的ESG綠色轉型都可獲益於雲端結合AI的效益,尤其雲端上的許多微服務已成為金融機構數位轉型增加彈性、降低成本的重要工具。未來值得期待的還有隨著雲端鬆綁之後的區塊鏈、IoT加速進展,以及從雲端的共享生態系延伸擴大資料共享、處理,進一步透過自動化提升整體效率與資安流程。 綠色金融3.0 新科技助攻能耗管理 金管會在2022年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推動重點包括推動金融機構碳盤查及氣候風險管理、促進ESG及氣候相關資訊整合,金融業的碳管理與數據整合。 隨著國際間的減碳協議和國內的淨零政策愈趨完善,以及國際大廠對綠色供應鏈的要求、歐美的碳關稅措施上路在即,「全民碳盤查」的時代即將到來,不只上市櫃大型企業需要ESG 永續報告書,中小企業也難以避免加入減碳的行列。而在金融產業,金管會在2022年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五大推動重點中包括推動金融機構碳盤查及氣候風險管理、促進ESG及氣候相關資訊整合,金融業的碳管理與數據整合也成為當務之急。 針對金融業自身營運、也就是範疇一與範疇二的減碳,建築的節能與能效管理佔有極高的比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副教授翁佳樑指出,內政部已從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由公有建築率先啟動,明年起納入私有建築如商辦,要求新建建築物達到一定的節能能效,後續更將逐步拓展至廣大的既有建築類群,顯現未來建築節能綠色改修的市場非常龐大。翁佳樑用國際間的「仿生建築」新趨勢說明,就像生物會本能地隨環境調節一樣,建築也可以透過傳感器和AI來自動感測,調節空調、照明等等,相關技術在國際間已陸續導入,台灣目前也陸續有「能源服務業」(簡稱ESCO)的新商業模式出現。許多企業開始積極投入,開發建築節能方面的解決方案,例如昕力資訊與日本合作即將導入的高效能AI自動控制建築節能系統,以及台達電的樓宇自動化部門等,都是未來在綠色改修市場上很重要的創新技術及服務。 舊建築導入科技,可以減少多少能耗?以台達自身在瑞光路的舊大樓為例,在能源重新規劃管理後節電高達58%,用電量不到過去的一半。身為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的重要供應商,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資訊長曾立峰表示,台達自身的綠建築就有超過30座的規模,透過經驗累積輸出而有了樓宇自動化部門的建立,主要服務包含智慧綠建築諮詢、智慧能源管理、LED照明節能規劃以及包括太陽光電、儲能和電動車充電樁等的微電網整合服務,不少百貨公司、醫院都是台達樓宇自動化的客戶。在金融業營運的另一個用電重點—資訊設備方面,AWS 台灣解決方案架構師王仕榮也分享AWS的做法。「AWS相信科技創新將成為金融業永續發展的核心助推力。AWS透過創新技術設計高效節能、低能耗的資料中心,同時也致力於提高設施和設備的能源效率,在伺服器、儲存和網路設備的設計和製造方面持續創新以減少能耗,並高度重視提高基礎架構各個方面的效率。AWS不斷探索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冷卻資料中心飲用水使用、減少總體水足跡的最佳實踐。另外,AWS也在探索更加創新的自行研發的處理器及伺服器提高能源效率。這些都有助於上雲的金融業者以永續的發展方式來創新。」由己及人,AWS希望隨著雲端運算產業的發展,能與客戶和合作夥伴,共同創造更永續的未來。 GreenSwift Platform綠色永續管理平台 企業ESG關鍵助力針對企業減碳管理的議題,昕力資訊總經理姚勝富表示,第一步是要先了解企業的能耗狀況,接著制定改善方案,第三步則要建立回饋機制,檢討減碳方案的成效,再提出精進版的改善方案,不斷重複執行、回饋再改善,以達到ESG永續的目標。昕力資訊身為資訊業者,也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GreenSwift Platform綠色永續管理平台」,搭配顧問公司,希望協助企業從源頭開始進行碳盤查。 「GreenSwift Platform綠色永續管理平台」如何運作?昕力資訊智慧健康管理發展處處長 杜嘉祐說明,平台擁有碳盤查、碳足跡、碳管理、ESG管理四大模組,可以協助企業以更簡便的流程、視覺化的分析進行減碳相關數據整合與分析管理,並接軌國內外最新法規,進行完整的盤查流程引導、產品碳足跡量化、資料文件化、數據分析與減碳管例,並彙整內外部ESG資訊並產出報告以供公開揭露,同時借助DigiFusion企業服務中台整合資料庫與第三方應用,進一步提升管理效能。更長遠的願景,則是期望透過平台串連企業、供應商、金融機構、投資者、政府與消費者,透過數據的揭露與串連,完善綠色金融的生態系統,實現共好的永續未來。 ... 2023.08.14
財經 打造Banking 4.0、綠色金融新生態 昕力資訊:「跨領域合作」成金融轉型關鍵助力 2023 TPI DAY未來金融方程式 助攻產業【決戰雲端 綠色轉型】為了向業界展示國際的創新技術與應用... 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