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業周刊》1925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SVB

共有 30 則相關文章

焦點

美國矽谷銀行破產引發骨牌效應,銀行業陷入動盪,美國總統拜登為了避免經濟衰退,想出的招數是:請來股神巴菲特救市! 彭博報導,上週,拜登團隊和巴菲特多次通電話,討論讓巴菲特以某種形式投資美國區域銀行業,目的是遏止區域銀行股價跌勢。 例如,上週美國一個區域銀行第一共和(First Republic)股價暴跌8成,甚至出動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等銀行集體存入300億美元,還是難以穩定該股股價。 拜登政府擔憂,即便這不會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但如果處理不善、導致廣泛信貸緊縮,可能提高經濟衰退的機率,因此才跟巴菲特商討,用他的投資換來股市穩定,就不用讓政府出馬紓困、動到納稅人的錢。 但,知情人士指出,巴菲特不僅跟拜登團隊討論投資事宜,還就當前動盪給予廣泛的建議和指導。 為何美國領導人要仰賴他救股市?再者,這也不是他第一次救市,為什麼這麼神? 2008年巴菲特打給美財長的一通電話小布希:挽救一場蕭條 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巴菲特就有救市歷史。 根據紀錄片《恐慌:2008年金融危機不為人知的故事》,2008年10月,在當時美國最大的銀行美聯銀行和華盛頓互惠銀行倒閉後,他在一個深夜打電話給時任財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跟他討論美國政府能如何扭轉經濟局面。 「向銀行投入更多資金,可能比嘗試購買這些資產來的更有意義。」他告訴鮑爾森。 後來,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等銀行執行長都聚在美國財政部討論巴菲特的提議,最終促使財政部向銀行系統助資2500億美元。雖然該行動褒貶不一,但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曾說:「我認為這個干預可能挽救了一場蕭條。」 曾投資陷入危機的美銀、奇異成公司股價定心丸 不僅如此,巴菲特也多次證明,只要他投資陷入危機的公司,就能帶給該公司生機。 2008年,他投資高盛50億美元,加強它在動盪時期的流動性。當時,受到金融市場波動影響,工業公司奇異一年內股價下跌約3成,且發布盈利預警。時任奇異執行長伊梅特(Jeff Immelt)眼見他大手筆支持高盛,便也主動致電,要做類似交易。 最終,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投資奇異30億美元。 財經媒體商業內幕指出,巴菲特提供的不僅是金錢,更是對公司未來的信任投票。 「奇異是美國企業走向世界的象徵,」當時巴菲特在宣布該交易的新聞稿中說,「我相信奇異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取得成功。」 2011年,他又故技重施,他發現美國銀行因為購併案陷入訴訟漩渦、股價不停下跌。他主動致電給美銀執行長莫伊尼漢(Brian Moynihan),提議要投資。 莫伊尼漢表示,他不需要資金。但他回說:「我知道,這就是我打電話的原因,我的錢能提供穩定性、現金緩衝、以及代表我認可的戳章。」 後來,他成功投資美銀50億美元,至今仍是美銀最大股東,美銀也強化資產負債表。 「跟巴菲特買來的保險超貴」高盛曾每一秒支付15美元股息 當然,億萬富翁不會做慈善。巴菲特每一次投資救市、救公司,都為了大賺一筆。 例如,投資高盛50億美元,換來的是高盛要就這50億美元特別股,每年支付10%股息,巴菲特還取得認股權證,可以在之後5年隨時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購買4350萬股高盛普通股。 他曾在2010年的股東大會上向投資人吹噓,高盛每一秒都在支付15美元的股息:「當我們坐在這裡時,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每一秒都是15美元。」 最終,巴菲特投資高盛的投資報酬率高達超過6成,投資奇異的投報率也高達約5成。 目前,為了拯救跌跌不休的股價,美國區域銀行可能會奮不顧身的投向戰績斐然的股神懷抱,買一個穩定投資人的定心丸。 但同時,他們也必須給予昂貴的回報,正如同奇異一位股東亞瑟曾告訴《華爾街日報》:「保險很貴,尤其是你從沃倫巴菲特那裡購買保險時。」 資料來源:彭博、Mint、商業內幕 核稿編輯:林易萱 ...

2023.03.21

財經

近期,國內外金融市場變化非常大,投資人很難置身度外。無論是股票或是債市,都出現價格急劇波動。「花無千日好」,動盪不安似乎成為這半年投資市場的基本主調。 近期國際金融體系一連出現擠兌、違約、破產的情況,雖然與2008年的金融風暴不同,但說穿了,仍是銀行忽略風險控管,以及資產過度集中所導致的問題。 由於美國聯準會(Fed)為了對抗通膨高漲,採取一連串的升息措施,讓各國央行紛紛仿效。矽谷銀行在前幾年的低利率環境中過得太安逸,來不及警覺,持有的大量債券因為殖利率上升,造成價格急速下跌,帳面損失極大。加上投資人信心不足,一旦發生擠兌,矽谷銀行就無法應付了。 面對這樣的金融波動,個人的投資組合配置應要分散再分散,各商品比重必須動態調整。另外,停損點或停利點都必須先設定,並保持一些流動性現金。每幾年都進行一次防災演練,你就能夠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矽谷銀行破產與瑞信危機事件,各央行都已出手營救,雖然會餘波盪漾,但仍控制住了。只是,市場上的資金勢必會重新布局。防禦型商品會重新獲得青睞,但是代表創新、成長的高科技、生技股依然不容忽略,有攻擊、也有防守,才是正確的投資分配。預料在第二季,這樣的投資組合會更加興盛,要特別留意。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中小企業雖然能保持靈活,但基礎脆弱;大型企業雖然穩健,不過難以轉型。不論哪一個產業,企業是否具備金流及底氣、財務結構是否穩健,是現在的投資考量重點。蹲低,好整以暇慢慢選股,是第二季的投資重心。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