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北約國防預算上衝GDP 5%!真正的冷戰,正從「軍備陣營化」開始 剛落幕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領袖峰會,承諾十年內將國防預算從現行GDP的2%提高至5%;美國白宮隨即表示... 2025.07.02
財經 輝達市值有多猛?比南韓、澳洲GDP還高,只低11國 帶動股價漲勢銳不可當,如今不僅已是全美市值第3高的上市公司,根據統計,其市值更超過全球多數經濟體的國內生產毛額(GDP... 2024.02.26
財經 日經破4萬點改寫歷史,日本GDP卻衰退、人民沒受益⋯問題出在哪? 日本近期出現基本面與股市相互矛盾的現象,日經225指數在2月22日暌違35年再度刷新歷史新高,但過去2個季度實質GDP... 2024.03.05
焦點 2023年台灣經濟到底好不好(上):出口年增回溫、GDP到底多少? 2023年,在全球高利率、高通膨籠罩下,受到牽制的台灣出口寫下連12黑,經濟成長創金融海嘯以來最低,GDP... 2023.12.29
國際 幸福不是GDP說了算!22國調查:真正快樂的人,普遍有這3個共通點 我是否滿意?什麼讓我感到幸福?是伴侶?家庭?還是工作?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並不能和當地人們的生活狀況劃等號。單靠金錢並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即便在富裕國家,人們同樣可能感到孤獨或對生活感到不滿。 而與此同時,一定程度的物質保障與安全也是一個人能夠達到內心安寧、充滿希望、擁有美好感覺的前提。我們是否感到滿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主觀判斷與心理感受。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一項名為《全球繁榮研究》(Global Flourishing Study, 簡稱 GFS)的最新問卷調查數據,對以下兩個問題進行了研究: ・什麼構成了幸福的人生?・哪些國家的人特別滿意(或幸福)? 「繁榮」(Flourishing)在此地指追求一種充滿意義、快樂以及個人成長的生活。 用科學方法探尋充實人生的路徑 這項發表在《自然/心理健康》(Nature Mental Health)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各國情況差異顯著。研究人員指出,這項調查的目的不是進行國家排名,因為調查結果不僅與國家本身有關,也受到受訪者主觀回答的影響。再者,來自22個國家的樣本也並不能代表全世界。 儘管如此,研究依然得出一些具有廣泛適用性的結論:有工作的人、有伴侶關系的人,或是定期參加宗教活動的人,其生活通常更為充實。 「性別差異並不顯著;已婚人士的幸福感普遍高於其他婚姻狀況的人;在職人員與退休人士高於失業人群;更高的教育程度與更頻繁參與宗教活動(如禮拜)也與更高的幸福感成正相關。」德國凱澤斯勞滕-蘭道大學應用社會學副教授萊奧妮・施泰克邁爾(Leonie Steckermeier)解釋說道。 調查結果與《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s WHP)出入大 這項研究除了採集人口統計資訊和童年經歷外,還深入探討了健康狀況、主觀幸福感、生活意義、性格特徵、人際關系以及經濟安全保障等多個維度。 研究團隊據此構建了一個「繁榮指數」(Flourishing Index)。該指數旨在全面衡量一個人各個生活領域的質量。全球來自22個國家(包括德國),超過20萬人參與了調查。未來數年,研究人員還將在每年對同一批受訪者進行重復調查,以跟蹤長期變化趨勢。 位於不來梅的康斯特大學(Constructor University)社會學副教授希爾克・布羅克曼(Prof. Dr. Hilke Brockmann)指出,研究人員尤其讚賞這項新研究中的海量數據,其結果與每年發布的《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WHP)存在明顯差異:「例如,在《全球繁榮研究》中,印度尼西亞排名第一,但在2025年的《世界幸福報告》中卻排在第83位。而富裕的斯堪地那維亞國家在《世界幸福報告》中總是位居前列,但在《全球繁榮研究》中則並不盡然。」 年長者更幸福,年輕人更焦慮 關於人生不同階段的幸福感,這項研究也帶來了頗具啟發性的發現。許多研究者長期以來認為人生幸福感呈「U形曲線」——中年最低,青年和老年較高。 然而,《全球繁榮研究》顯示,不同國家之間的幸福感隨年齡變化差異巨大:在澳大利亞、巴西、日本、瑞典和美國,幸福感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而在印尼、肯亞和土耳其則基本保持不變;在印度或坦尚尼亞則呈現幸福感隨年齡增長而呈下降趨勢。 「這的確令人又好奇又費解。」該研究作者承認,除非這代表了一種新的趨勢,否則無法給出合理解釋。 研究總體也缺乏對成因的明確說明,也未提供任何建議。「不同國家之間的顯著差異仍然成謎,」施泰克邁爾指出,「這是因為『繁榮』這一概念籠統概括了背景因素,但並未對其具體所指加以說明。」不過,她認為,搜集的數據仍能為未來更清晰的解析國家差異、尋找因果聯系提供基礎。 青年階段決定一生幸福感 最令人感到憂慮的是:年輕一代在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方面,明顯落後於年長一代。 「整體來看,年輕群體的『繁榮水平』顯著偏低。這一點不僅令研究者感到驚訝,也在政策層面敲響了警鐘。」研究清楚的表明,個人幸福與否與身心健康、親密的社會關系以及經濟與物質的穩定密切相關。 「童年時期的壓力、負面經歷會對成年後的幸福感缺失造成深遠影響,」施泰克邁爾指出。例如,與父母的關系、家庭經濟狀況、青少年時期的身體健康狀況等等。布羅克曼教授補充:「早年創傷事件——例如童年時期遭受虐待,在成年後依然能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全球研究:什麼真正讓人幸福? 責任編輯:林思妍 ...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