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COVID

共有 1811 則相關文章

生活

新冠疫情歷經了三年多,從最嚴格的清零與疫調政策,到後來漸漸與病毒共存。一路走來,辛苦的第一線醫護人員總是暴露在危險、高染疫風險的工作場域,不少醫護人員都曾有從救治病患變成被確診病患的經驗。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住院醫師 黃醫師一家合照 桃園院內群聚感染事件 首例確診醫師靠抗病毒藥物脫離險境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後,台灣雖成功阻擋第一波疫情;不料2021年,桃園爆發迄今最大規模的新冠肺炎群聚疫情。當時任職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住院醫師的黃醫師,即是首例確診醫師。黃醫師回憶道:「年初的時候,幫一位從美國返台的重症確診者協助插管以及插管後實施侵入性治療,沒想到一星期後,我開始出現咳嗽、發燒發冷等症狀。到急診PCR篩檢,隔天便被通知確診。」原本就以平常心看待確診的黃醫師,一確診便入住負壓隔離病房,沒想到病情惡化快速,一直高燒不退,嚴重肺浸潤,血氧也掉了很多。黃醫師表示:「還記得住院前三天一直咳嗽、忽冷忽熱非常不舒服,每晚幾乎無法入睡,打的抗生素完全不見效。」當病程進展到中重症時,所幸有申請到抗病毒藥物。「記得當時療程都還沒結束,整個人都舒服多了,隔天燒也退了。」經過五天治療後便脫離險境,病況穩定,但礙於當時規定CT值須低於32才能出院,黃醫師在隔離病房住了一個月後才出院。 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 鄭健禹醫師 醫護人員面對疫情心理壓力大 害怕確診併發重症也影響家人面對桃園醫院院內感染群聚事件,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醫師指出:「台灣雖然一開始疫情並不嚴重,所幸政府早有準備,及時核准、採購抗病毒藥物,使台灣在治療武器上有跟上腳步。疫情爆發後,院內除了採取門診降載及清空住院病人的措施外,重要的是在面對急重症患者,如何把握治療黃金期。」由於當時政府實施清零計畫,將無症狀確診者也強制住院,醫護人員除了面對醫療量能的種種壓力,還要阻止、規勸不願配合的病人。此外,面對突然爆發的疫情,台灣當時也壟罩在對新興疾病不了解而產生的疾病污名氛圍下,不少醫護同仁回家還要面對家人不諒解,因為「沒有人希望得到傳染病!」鄭健禹醫師感慨表示,當時醫護人員都非常恐慌,很害怕自己成為確診者或傳染給家人,也非常擔心確診後併發重症。 錯誤疾病認知恐造成不必要恐慌,醫籲如有症狀仍請務必就醫儘管目前新冠疫情趨緩,鄭健禹醫師坦言,無法預知何時會再有一場大疫來襲,萬一真的發生了新傳染病,建議民眾利用疾管署網站,可以即時了解疾病知識、傳播途徑、疑似症狀、預防方式等其他注意事項,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輕信來路不明的網路消息,錯誤的疾病認知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對防疫沒有幫助;如果有疑似症狀應儘早就醫,誠實告知醫師旅遊史、接觸史,進行相關檢驗後,才能獲得正確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以避免造成更嚴重的感染或是併發重症! 更多傳染病相關文章,請至「新冠疫後 傳染性疾病知多少」專區 ...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