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多了這行字,簡報大不同!Google最強簡報師一個案例示範,老闆秒懂你需求 細心考量、善用文字,便能讓你的資料圖表平易近人。在資料交流的過程中,文字擔任了幾種角色:可以用來標記、介紹、解釋、強化、強調、建議,以及訴說故事。 圖表中有幾種文字絕對不可缺少。每張圖都需要標題,每條座標軸也需要標題(此原則的例外少之又少)。無論你認為脈絡解釋得多清楚,若缺少這些標題,觀眾便會停下來質疑自己在看的究竟是什麼東西。記得加上清楚的標記,讓聽眾將腦力用來解讀資訊,而非用來搞懂該如何讀圖表。 別假設不同人會從同一張圖表中得到相同結論。如果你希望聽眾做出某項結論,那就直接用文字寫出來。利用前注意特徵讓這些重點文字凸顯出來。 將資料視覺化時,有時也可以用文字直接在圖表上註記重要或有趣的事項。 你可以使用註解來解釋資料當中的細節、強調值得注意的重點或者描述相關的 外在因素。圖5.7是我最喜歡的資料視覺化註解範例,大衛.麥坎德列製作的 「從臉書即時動態看分手尖峰時刻」。 圖5.7使用巧妙的文字 從左到右閱讀圖5.7的註解時,我們可以先看到情人節分手頻率增加,接著在春假達到高峰(副標題「開春大掃除」相當幽默)。愚人節也有一小波高峰,也強調了週一分手的趨勢。暑假的分手頻率起伏並不大。接著我們看到聖誕假期前分手頻率大增,卻在聖誕節驟減,因為顯然此時甩掉對方「太過殘忍」。 只需要細心挑選少數幾個文字與句子,便能讓這組資料更加容易閱讀。 圖5.7還有另一個重點,那就是此處並未遵守我先前所提到的「座標軸標題不可缺」原則。此處是設計的刻意安排,因為較重要的並非資料的詳細數字, 而是相對的尖峰與低點。不標記垂直座標軸(寫出標題或標籤),便不會產生太多爭論(這是什麼資料?是怎麼計算的?我同意嗎?)。此處不加上標記是刻意的設計,雖然在大多數情形下並不恰當,但是此案例是少數的反例。 我們重新看看第 3、4 課的回報單案例,這次想辦法用文字來提升易用性吧。圖5.8是移除雜訊、利用資料標記與標籤集中聽眾目光後的成品。 圖5.8回頭看看回報單的案例 圖5.8挺美觀的,但少了文字讓人有點難推測意涵。圖5.9加進了必要的文字,便解決了問題。 圖5.9用文字讓圖表更平易近人 圖5.9加進了不可缺少的文字:圖表標題、座標軸標題以及資料來源的註腳。圖5.10則更進一步加進行動呼籲以及註解。 圖5.10增加行動標題與註解 圖5.10的巧妙文字使用讓整個設計更加平易近人。觀眾一眼便能看懂自己在看什麼資料,也知道該注意哪裡、為什麼要注意。 {DS_BOX_29121} 《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責任編輯:易佳蓉 ... 2020.12.01
職場 有範例!Google最強簡報師:只用「2種顏色」就能讓重點一秒突出 先前我們已經示範過如何使用前注意特徵導正聽眾的注意力,換句話說,就是要強調重點。繼續來探討這項策略吧。此處的關鍵就是只能強調整體圖表的一部分,因為強調元素的比例增加,強調效果就會跟著減弱。立德威(William Lidwell)等所寫的《設計的法則》(Universal Principles of Design, 2003)建議視覺設計中至多只能強調10%的內容。本書提供以下指南: 粗體、斜體與底線:使用於標題、標籤、說明和短句上時,可以讓不同元素有所區別。粗體的使用頻率通常比斜體和底線高,因為粗體最不會打亂整體設計風格,又可以特別凸顯想要的元素。斜體也不易擾亂整體風格,但是凸顯效果不及粗體,也較不好閱讀。底線會增加不一致感,而且可能危及閱讀效果,因此應該斟酌使用(或避免使用)。 大寫與字型:短句使用大寫文字可以讓人一目了然,應用在標題、表格和關鍵字上效果良好。盡量避免使用不同字型強調內容,因為整體美感沒有顯著差異,難以察覺。 顏色若斟酌使用、搭配其他強調技巧(例如粗體),便能成為有效的強 調策略。 反白是相當有效的吸睛技巧,但會大幅增加設計的不一致感,因此使用 應該斟酌。 大小是另一個吸引目光的方式,也可以強調重要性。 我們來以實例看看將資料視覺化時,要怎樣有效利用強調策略吧。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2月的文章中有張類似圖5.2的圖表,標題為「新普查資料顯示結婚的美國人增加,但學歷多為大學以上」。 圖5.2皮尤研究中心原圖表 依圖旁的文章看來,圖5.2的目的是要說明2011至2012年總新婚率之所以會增加,主要是因為教育程度大學以上的結婚人口上升(只是圖上「整體」的趨勢似乎也沒增加,但先別管這點吧)。不過,圖5.2並未採用特別設計凸顯這點。我的注意力反而放在各類別2012年份的資料上,因為該長條的顏色比其他都深。更改此圖上的色彩搭配,便可以重新引導聽眾的注意力。請見圖5.3。 圖5.3強調重點 圖5.3使用橘色強調教育程度大學以上的資料點。將所有元素改成灰色之後,強調色讓聽眾馬上就知道該將目光放在何處。 每一步的刪減或淡化都能讓留下來的元素更加突出。若不確定某細節是否該刪除,那就想想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在不搶鋒頭的前提下將它留住。舉例來說,在投影片簡報裡可以將內容移至附錄,必要時可以用上,但是又不會搶走主要重點的鋒頭。圖5.3適量使用了色彩來強調圖中的重要部分。接著我們可以移除令人分心的元素,進一步改善此圖表,如圖5.4。 圖5.4移除令人分心的元素 圖5.4做出了數項更動,以移除令人分心的元素,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長條圖變成了折線圖。如先前所述,折線圖更能讓人一眼看出時間變化的趨勢。這麼做也能降低視覺上的斷層感,原先的五條長條現在簡化成一條折線,且端點加上了強調。新圖表完全移除了原圖表當中的「整體」類別。該類別是所有類別的總和,分別呈現只會顯得多餘,並不會增加價值。並非所有情況都是如此,但至少此案例中「總和」不會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值得注意。 圖5.5前後對照 強調重點、移除令人分心的元素後,這張圖表已經大有改善。 再來看個例子吧,請見圖5.12。想像你是一間著名美國零售商的員工。這張圖以7個客群分類(如年齡範圍)來分析美國人口與本公司顧客的組成。 圖5.12未考量美感的設計 此圖濫用了色彩。圖上的顏色太多,每種顏色都在爭奪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難以一次專心看一組資料。回顧先前的可見性概念,我們應該想想看希望聽眾注意何處,並且只在該處使用色彩。此圖使用了紅色線框來框出右方的客群3到5,示意這些客群相當重要,但是其他元素也在爭奪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無法一眼看到紅框裡的重點。其實我們只需要善用色彩策略,便能讓重點凸顯,讓閱讀流程更加輕鬆。 圖中的元素沒有對齊。圖表標題使用置中,但卻因此沒有與圖中任何其他元素對齊。左方的客群標題也沒有置左或置右對齊成俐落的線條。整張圖表看起來太鬆散了。 最後,這張圖的空白間隔用錯了。客群標題與資料之間的間隔太大,眼睛難以從客群標題連結到資料本身(我還有股衝動想用手指連結標題與資料:此處可以縮短標題與資料之間的間隔,省下此步驟)。資料條之間的間隔太窄,無法以最佳方式強調資料,還塞滿了毫無必要的虛線。 圖5.13應該會讓你比較願意多看幾眼吧?此圖的設計很明顯投入了比較多心思:設計師花了時間才做出這樣的成品。因此,聽眾也有了花時間看懂的責任(差勁的設計就無法產生此效果)。巧妙利用顏色、對齊物件、運用空白間隔, 便能讓設計產生視覺上的整齊感。如此注重美感效果,便代表你尊重自己的心血,也尊重聽眾。 即日起至7月15日,於We Grow書展購書可享75折優惠。消費滿2本享72折,滿3本享69折☛立即購書 《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29481} 責任編輯:易佳蓉 ... 2020.11.30
職場 給入行3年的職場人》無關薪水...「好工作」的3個標準,你的工作符合嗎?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LinkedIn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老闆會給月薪1萬(約台幣4.3萬)的人加薪,還是給10萬(約台幣43萬)的人加薪?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吐槽:組裡請幾個剛畢業1年的員工寫code,結果出了一個巨大的bug。某個客戶發現了之後,迅速擴散,導致他的公司丟了幾百萬的合約新單。 然而,我也有一個畢業第一年的員工,剛畢業就能幫帶一個小型項目,交出的第一份用戶調研詳細分析,沒有半句廢話,直指結果。 為何有人畢業第一年連累公司損失數百萬?有人畢業第一年,就能擔起重任做專案經理?職場的第一年,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分水嶺。你做對了這些事,就鋪好了未來10年的墊腳石。 老闆在意的技能千萬條修印表機第一條 我每次面試的時候都會刻意問面試者一個問題:你會用Excel嗎? 「當然會啊!加上一個自信的微笑,似乎成了這個問題回答的標配。」 然後我會問,你都會些什麼功能,什麼函數? 這時候,各種回答天差地別。有人說,我會加減乘除,有人說,我會篩選排序。 然而,只有大概10%的人會回答,我會VLOOKUP,我會樞紐分析表,我會篩選去重。 更厲害的候選人是怎樣呢? 他們會準備好ppt的作品,ps的作品,及Excel中會操作的功能和函數公式清單,最後還不忘補一句:「我可以當場接受考試!」 很明顯,那些懂得更多技能的人,至少花了時間去學習這個必然會應用的職場工具,自主性、學習能力都高人一籌。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來了我不用教。 試問哪個老闆會拒絕讓自己省時間的人呢?所以,如果你不會Excel的透視表和VLOOKUP,現在就動手去學。 你以為有多高深的函數,10分鐘就能學會,而且一輩子不會忘。此外,如果可以,儘快上手所有辦公設備和內部辦公軟體。 最好還能夠做到會修印表機、會擺弄傳真機,會隨手就撥出電話會議,會用Outlook設置郵件提醒,會對郵件設置自動回復,登錄任何一個內部軟體都不會怕。 哪一天你老闆、你同事、未來可能成為老闆的隱性大Boss經過,你隨手幫他解決了一個這種小問題,我相信他一定內心給你豎起一個大拇指,還會跟別人說,這個孩子真的很能幹。 哪有什麼天生過人啊,你不過是用別人摸魚打遊戲的時間,用來學修印表機了。 好工作3標準複盤工作中的方向感 很多人仗著年輕,都喜歡跳槽。一份工作剛上手,就覺得已經熟練無比,沒意思了。 再換一份,老闆苛刻而變態,也沒意思了。回頭重新檢視,突然驚覺自己畢業3年了,居然換了5、6份工作,而且沒有一份是滿意的。(編按:複盤指重新檢視) 馬雲在瑞士達沃斯論壇曾說過:「我看過太多例子,20歲的年輕人有很多想法,以為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但其實什麼都做不成。」 其實他老人家不知道,這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才是好工作。我們自小就被教育「老師想要你做啥」、「爸媽想要你做啥」,從來沒有人教你,「你自己要啥。」 被動填鴨式教育的後遺症是:很多人對於一份好工作,沒有標準,沒有藍圖—當然,永遠無法遇見它。 什麼是好工作? 首先,它讓你感覺每件事都「力不從心」,但是踮踮腳又能摸到。這份工作的難度,和你的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正是你想持續解鎖它下一步的魅力所在。 其次,它如果不再難了,你卻可以從中找到自主力、被需要感、成就感和滿足感。也就是說,這個工作你感覺能勝任,而且所作所為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長期來說,能讓你感覺物質和精神回報能不斷增值。 然而,你要明白到,滿足這3點的工作都是非常稀缺。如果你想得到,必須付出你的代價。 一般來說,年輕人一無所有,代價無非就是:勞動時間和腦力思考。不花時間、不花心思去沉澱的工作,基本上等於白做了。 所以,從HR(編按:人資單位)的角度,做滿3年的工作才叫做一份「完整的經歷」,你自己可以好好算算,你的完整經歷到底有多少。 個人不可替代性職場中的鐵飯碗 曾經看過一個有意思的段子:一個老闆會給月薪1萬的人加薪,還是月薪10萬的人加薪? 答案很明顯,當然是給月薪10萬啊!因為,他已經做到月薪10萬了,不可替代性不言而喻。老闆的錢只願意給切切實實為自己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隨手到市場上一招就一大把的普通人。 我以前的公司有一個年輕人,他非常擅長做PPT,而且特點是做得又快又好,動畫、特效、圖表、美感統統不在話下,嘩啦啦演示起來,那叫做一個行雲流水的爽啊。 如果論他所在崗位的其他工作,也許他做得算是個合格,但是論做PPT,他的水準絕對是行業中的Top 5%。 這一點,在公司的裁員潮中,保住了他的飯碗。畢竟老闆想什麼時候去個什麼論壇、出席個什麼商務活動,都想有個帶得出手的PPT。 以上這個故事說明:技能,在必要的時候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在那一次的裁員潮中,憑著技能保住飯碗的僅僅是一部分。 還有的人,憑著人脈。有的人,憑著的是高人一籌的技術;更多的人,憑著的是平時一貫穩定的靠譜感。所以,不可替代性有很多個方面—說白了,就是你的長板到底有多長。 「一專多能零缺陷」的那些同志,必然是職場中的常勝將軍。 做職場中的個體戶你和老闆相互成就 很多人到了非常年長的時候,才會意識到一個員工和老闆的關係是平等的。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兩個角色,相互需要,相互成就。 也許用一個更加直白的詞來解釋,是商業關係。聽著也許刺耳,但是相當真實。正因為是商業關係,有些事就會覺得很自然。比如加班,比如認知同頻,比如不再相互挑刺兒,比如不再認為對方占自己便宜。 我舉個例子。很多畫畫的插畫師,接個私活,那個甲方對他吹鬍子瞪眼睛,東挑西揀,他一樣吭哧吭哧(編按:說話支支吾吾,欲言又止的樣子)加班加點給,他按時按侯完成。 為什麼?很簡單,因為那件事上面,他是一個個體戶,他在經營一門子生意。滿足客戶的要求,讓客戶舒服,客戶滿意後他賺更多的錢,這就是相互成就的關係。 我曾經聽過一個朋友抱怨他的下屬,給9條工作清單,絕對不會主動做第10件事。我告訴他,你首先要扭轉他的思維,讓他覺得,哪怕100條都是他自己的事。 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關係,是因為逼迫而變得更美好的。從來美好的都是你情我願,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入職的那一天起,你就得清晰認知這個底層關係,主動創造價值去解決你甲方(老闆)的問題,不要等。 任何時候,把自己當做一個「個體」來經營,而不是一個被人指揮壓榨的小白兔。 寫在最後 我曾經聽過我以前老闆,一個已經10幾億身家的遊戲公司創始人,談起他入職第一年的往事。 當年他在一個國企裡面,每一個人都把工作推推拖拖。想辦法提高營業收入?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只有他,每天做到半夜裡,努力在做著這件事。規劃了一個又一個專案方案,觀察了一個又一個競品細節,最終做了一個賺錢的專案,把那個部門的收入情況給扭轉了。 事實上,這件事讓他受益終身。因為從一開始,他就把公司當成一個平臺,而把自己當作一個創業者。主動寫的每一份方案,深夜裡研究每一個運營細節,都給了他無盡的複利。 初入職場那份熱情所留下的每一分痕跡,終將滲透一個人未來時光的每一寸。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望你珍惜,啟程的那一步。 哪有什麼天生過人啊,你不過是用別人摸魚打遊戲的時間,用來學修印表機了。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維小維,曾任四大、寶潔、網易等名企管理層,10+年CFO及投資高管,專注職場、財商和個人成長。個人公眾號:維小維生素(idWeixiaowei6)。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葛林核稿編輯:黃雅苓 ... 201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