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收到史丹佛錄取信!兒子卻「想當演員」⋯黑幼龍談父母最難責任:當個好顧問 幾年前,我們在新竹舉辦了一場領導人的研討會。很多工商業界的負責人都來了,特別是一些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像半導體、電子產業、研發機構等的總裁、CEO,盛治仁教授也全程參與,事後,他將其心得感想寫了一篇文章,登在《聯合報》的「名人堂」專欄上,他對研討會一開始的一個練習活動印象特別深刻。 一開始,我請每一位參加者將他們現今所擔任的角色都寫下來,一直寫,不能停,共1分鐘,等我按鈴才可以把筆放下來。 1分鐘後,大家將筆放下。每一人都頗有同感的是,原來我們每個人要擔任這麼多種角色!有些是兼具上下關係的兩種角色;有些是互補的;有人還同時擔任兩種對立的角色。 父母是青少年孩子的朋友 今天我很想跟你談談擔任父母的角色。 孩子幼小的時候,唸小學的時候,父母要擔任孩子的玩伴的角色。我有4個孩子。現在最小的兒子都已經46歲了。他們都說,童年回憶最深刻的印象都是和我一起玩,在遊戲中他們感覺到我對他們很感興趣,很關心,那段時期是我的打拚年代。很高興我沒有將煩惱帶回家,我跟孩子們耍寶,耍得很盡興,有時候學某人跳舞的樣子,他們真的笑翻了。天知道那段時期我的工作壓力有多大。 我的4個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中學生年代,也與其他的小夥子一樣難纏、叛逆。女兒看起來像太妹(這名詞好像已經消失了)。二兒子幾乎變成不良少年,家裡烏煙瘴氣,成天大小聲。這段時期父母要擔任的角色是:朋友,特別是青少年的朋友。朋友最重要的是諒解、傾聽、尊重、開放(Open Minded)的態度。要對叛逆小子諒解、傾聽有多難,所以很多父母這時期扮演的角色是導師,天天跟他們講道理,教訓他們;卻不知其實青少年(我們成年人也差不多)最想躲避的,就是成天跟他們講道理的「導師」。 坦白說,在親子互動中這是多麼重要的關鍵時刻。我真的是帶著一種感恩的心與你分享與孩子為友的這段經驗之談,雖然沒人教我,但因為我運氣好,矇到了,幸而能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但願你不要依靠運氣,最好能學習怎麼扮演起青少年的「朋友」角色。 想想我們最喜歡親近,最交心的朋友有哪些特點?他們多半很會傾聽,很專注聽我們說話。父母能做到這點有多好!天知道今日的青少年有多少苦悶,多少壓力,多少迷惘,想跟一位他們能信任,對他們關心的朋友傾訴?父母是最可能的人選。 父母是不幫小孩做決定的顧問角色 父母扮演玩伴與朋友的角色已經很不容易了(但可能也相當有樂趣),到孩子唸大學、研究所,或開始工作、創業,談戀愛,結婚(但願不是離婚),父母還需要扮演另一角色,那就是「顧問」。 孩子要決定唸什麼學系,選哪一家公司工作,要不要和這個人結婚,要不要換工作,或創業⋯⋯,還有好多好多事。希望他們想來與你這位顧問討論、分析優缺點,然後重要的是,你要幫助他們自己做決定。 3個「千萬」,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替他們做決定。這樣他們才能逐步學會為自已的決定負責。我之所以用「三千萬」來強調,真的是因為父母擔任這顧問角色時,真的很難不替他們做決定。但我敢向你保證,後來,當他們成為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後,你真的很有成就感。煩惱也會少很多。其實,一個20幾歲,30幾歲的「孩子」滿懷信任地來與你討論這些事,就已經是做父母的最大享受了。 我的女兒大學畢業後,已經被羅耀拉法學院(Loyola Law School)錄取了,學費也繳了。但她在新生訓練後想要放棄,覺得法學不適合她,而且決定要與一位老外結婚。她來找我討論,我聽她敘述她多麼不適合唸法律,只是聽,要她自己做決定,後來她真的決定放棄, 那時我是多麼想勸她唸下去。但幸虧沒有這樣替她做決定。因為她現在日子過得很幸福。她已經是一位3個孩子的媽媽了,她可能覺得自己最適合做的就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她的大兒子都已經21歲了。另外2個唸高、初中,都很上進,都很「配合」,我真的很欣慰。 我的小兒子高中畢業時很想當演員。但史丹福大學的錄取許可在面前,不知該選戲劇系,還是工程科系,我們要他自己決定。父母親此一顧問角色實在太難了,既希望他選理工方面的系組,不要選戲劇或電影類別,但又要克制住不替他決定。 他也下不了決定。於是大學一、二年級都列入「未定類」(undecided),結果他到了大三才勉勉強強暫時決定讀機械工程學系。一個20歲年輕人,能顧及將來的生存現實,是多麼地不容易,但這過程中他學到自己做決定,並且為這決定負責,真是價值連城。 到了30多歲,他想要離開一家世界知名的產品設計公司的工作,想要出去創業,又來找我們這對顧問商量。我們討論了好幾次,最後「他」決定創業。坦白說,當時我覺得離開那家知名公司滿可惜的,創業也相當冒風險,但因為要扮演好這顧問的角色,我忍住沒說出來。 擔任顧問角色的父母,除了要延續前兩段時期的關心與傾聽帶來的了解與諒解之外,還要加上「尊重」,這一點,對照我們的成長過程而言,特別困難。 子女尊重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要父母也對孩子「平等」相待,常常用問問題來代替直接的要求,那就很難了。如果我說,18歲已經成年了,我們怎麼可以干涉另一成年人自身的事,你我都很難接受。但要是你真的學會怎麼做顧問的角色後,你真的會天天享受心滿意足的親情。那有多好! {DS_BOX_28919} 責任編輯:李頤欣 ... 2020.11.02
職場 當同事說「主管對你的案子有意見」⋯怎麼做才能幫自己加分? 今年卡內基訓練的台灣創辦人黑幼龍出新書《走出一條不平凡的領導之路》,提到美國有一位百貨公司經理人到卡內基學習主持會議的方法... 2020.09.26
管理 管理出問題,也沒員工敢說真話...黑幼龍談讓人恐懼的主管形象:臉上常掛著No 很多行業都有專屬的「Dress Code」(著裝守則),醫師有白袍,法官有黑袍,廚師有廚師服,警察有警察制服……這些服裝有意帶給人一種印象,有時是權威感,有時是信任感,也可能是親近感。如果你去醫院看病,醫師穿的是夏威夷衫;或是搭飛機時,機長穿著輕便的T恤……對於他們是否夠專業,你心裡可能會出現很多問號,至少覺得有點毛毛的。 那麼,領導人有著裝守則嗎? 有些領導人出席公開場合,必然是西裝筆挺,像政府官員、企業家等,不過,我們也看到,很多科技公司、新創公司的負責人現身時,經常就是T恤搭配牛仔褲,還有些熱帶國家的官員,也穿得比較輕便,可見得領導人的著裝守則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DS_related_coverage} 但是,外表的確是形象的一部分,領導人要是想留下值得信任的印象,真的要隨時注意適當的衣著。然而,比衣著更深一層的印象是什麼呢? 當個臉上寫著「Yes」的人 什麼樣的領導人形象才會吸引他人追隨呢?我想起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的一個小故事。大家要想像一下,那是兩百多年前,沒有照相機、電視機的時代。 有一次,傑佛遜與內閣閣員一同騎馬出遊,走著走著,遇上一條大河,雖然有座橋,卻已經斷了,有人建議就回頭吧!但是,其中一名部長卻說:「既然都已經走到這裡了,就涉水過河吧!」他們討論後決定,會游泳的人就游過去,不會游泳的人,就抱著馬渡河。因為馬會游泳。 這時候,走來了一名農夫,他直接到傑佛遜面前說:「我也想要過河,可是我不會游泳,可以抱著你的馬一起渡河嗎?」傑佛遜就一口答應了。 一群人都安全過河後,正忙著把衣服擰乾,那位部長突然發現了什麼似的,就過去對那位農夫說:「你怎麼知道他是我們的傑佛遜總統呢?」 「我不知道啊!」農夫很驚訝地說。 「那你怎麼會在那麼多人中,第一個就找他幫忙?」 農夫看看著眾人的臉,很理所當然地說:「因為我只有在他臉上看到Yes,在你們臉上都看到的都是No。」 這位農夫在完全不知道傑佛遜身分的情形下,第一個就選擇對傑佛遜開口,這一定與傑佛遜總統所展現出的形象有關,領導人常展現這樣的形象有多好,因為會吸引別人想接近你。 在卡內基的課堂上,我經常跟學員進行一項活動,就是列出四種領導人的形象:令人欽佩、令人恐懼、令人信任、令人喜愛,然後請大家票選。這麼多年來,最多人票選的項目,一定是「令人信任」,而最後一名就是「令人恐懼」。 如果用傑佛遜的故事來呼應,令人信任的領導人形象就是臉上寫著Yes,令人恐懼的領導人形象,則是臉上寫著No。 每次公布票選結果後,我總是會提醒大家,雖然「令人恐懼」最不受歡迎,這類型的領導人今日仍然很多,有時候甚至連他們都不自知,自己展現出來的是這樣的形象。 一個領導人臉上如果經常掛著No,即使在管理上出了問題,同事也不敢說真話,直到狀況惡化到難以收拾。 展現「微笑」的力量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軍功顯赫的巴頓將軍,曾經建立美軍的第一支裝甲部隊,被視為天才軍事家,另一方面,他又以蠻橫無理的火爆脾氣而聞名。 當時的巴頓,原本前途不可限量。然而,有一次他去醫護站視察,看到有一名因為精神衰竭而住院的二等兵,身上沒有什麼外傷,巴頓認為,對方只是懦弱避戰,一時情緒激動,便把士兵抓起來,踢出軍營的帳篷。沒想到,過了幾天,巴頓又在醫護站遇到一名有精神問題的士兵,這次他反應更激烈,直接打了士兵一記耳光。 消息傳開後,巴頓的聲望大跌,各地民眾都寫信要求解除他的職務。在長官艾森豪將軍力挺下,巴頓並沒有被解職,但也因此無法更上一層樓,反而是原本在他麾下的布萊德雷獲提拔為最高指揮官,成為巴頓的上級。 如果巴頓的臉上能多一點Yes,身邊的人就會給他建議,讓他好好控制一下壞脾氣,或許就不會怒摑小兵的耳光,給自己惹來那麼大的麻煩。 雖然戰功彪炳,巴頓終其一生,只當到四星上將,最後因為車禍過世。跟巴頓形成強烈對比的,就是艾森豪將軍,形象親民的他,不但是美國歷史上九位五星上將之一,退伍後更出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之後還成為美國第34任總統。 相較台灣,工商業界的領導人真的很辛勞,承受的壓力也很大,態度控制的確不容易做到。但如果能做到,領導力真的就又更上一層樓了。 所謂「臉上寫著Yes」,簡單來說,就是親和力。親和力展現在幾個面向上,首先,就是要經常微笑。 曾擔任德意志銀行董事長的希爾馬.柯伯,在退休時給同事的臨別贈言是:「我相信,只要各位時常面帶笑容,那麼業績至少會成長25%。」 為什麼柯伯這麼重視笑容的影響力呢?因為微笑有種神奇的魔力,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甚至產生信任感。我相信,當時想要渡河的那位農夫,在尋找詢問對象時,也一定在傑佛遜臉上看到了笑容。 有一次我到台中,對東海大學與亞洲大學的EMBA、MBA聯合校友會演講。當談到領導人的熱忱與親和力時,我一時興致來潮,問台下的系主任與CEO,你們的課程裡有沒有教這些?多半是企業主的同學微笑。可想而知的是一定沒有,而且還引起一陣大笑。天知道有多少企業主需要藉親和力提升團隊績效。 當領導人用微笑展現親和力時,必須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微笑。敷衍了事的笑容,或是皮笑肉不笑,其實很容易被察覺。 只有當內心充滿了熱忱,才能展現真誠的笑容。 {DS_BOX_27560} 責任編輯:洪婉恬 ... 2020.04.27
管理 當年想推辭接財務長兼發言人,張忠謀只對我說一句話...何麗梅談管理體悟 創新是所有產業的不歸路 ——黑幼龍 曾經有一位美國的百貨公司經理,特地去卡內基訓練上課,學習主持會議的方法... 2020.05.06
財經 高職補校生,翻身日商總經理》他心中最重要一堂管理課:別當「屎命必達」的顧人怨主管 我自掏腰包報名台灣卡內基的「策略性溝通與表達」,3天課程花了我一個月薪水,一班只有7名學員,由創辦人黑幼龍親自授課... 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