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業周刊》1925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韌性

共有 931 則相關文章

職場

1980年代晚期,賓州大學神經學家史特林(Peter Sterling)以及專注研究生物學與壓力的跨學科學者艾爾(Joseph Eyer)觀察到,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健康的系統不會死板的拒絕改變,而是適應改變,以優雅與毅力迎向改變。 無論是一整個物種對棲息地的變化做出回應、一個組織對產業的變化進行回應、某個人對於人生的失序事件或正在進行的過程(像是老化)產生回應,這個觀察結果都成立。 史特林與艾爾將動態穩定力定義為「透過改變達到穩定」。世上所有的事物一直在改變,包括我們在內。我們一直處於秩序、失序、新秩序循環中的某個點。我們的穩定來自我們能夠在這個循環中找到方向,或是套用史特林與艾爾的說法,「我們透過改變達到穩定」。我認為這個說法有雙重意義:要透過改變的過程保持穩定,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變,至少是某種程度上的改變。 能夠與改變合作才會達成穩定 假如你開始練舉重,或是經常從事園藝活動,你手掌的皮膚一定會經常受到摩擦。於是你的手掌不會試圖保持平滑,而是開始長繭來適應這個挑戰。 你的大腦會適應新的情境,並改變聚焦的迴路,科學家把它稱為「神經新生」(Neurogenesis)或是「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另一個例子是憂鬱或失戀的經歷。所謂的復原並不是回到你的精神狀態受苦之前的狀況,而是對負面情緒有更大的包容性,以及對其他人的痛苦更有同情心。 在這些例子中,你不是藉著與改變對抗、或是回到過去的狀態來得到穩定,而是有技巧的與改變合作,然後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快樂、健康且持續有優秀表現的個人與組織,也展現出這個模式。他們藉由不斷再造自我,保有穩健且持久的身份認同。 人生不會照著計畫走 當我初次發現「改變無所不在」,我的心裡感到很不安。我是非常渴求穩定的那種人,凡事都會預先制定計畫,然後按部就班執行。 然而,當我開始經歷人生、體驗了各式各樣的變動,包括人生際遇的波折,包括老化、人際關係的變化、搬家、社會動盪等,我開始練習「堅韌的彈性」原則(我強調「練習」是因為這是一輩子的功課),我對小事就不再那麼容易感到不安與擔憂。 工作上的意外變化,不會使我那麼驚慌。當我所謂的「完美」計畫因為孩子生病不能上學、我家的狗拉肚子、網路斷線,以及各種麻煩事而被打亂,我也不再覺得受挫與受阻。當我的手術發生併發症,復原時間拉長為2倍,我的反應也不像從前那麼沮喪了。 我們的目標不是只追求穩定,永不改變,也不是犧牲所有的穩定,被動的任憑生活擺布。我們的目標是將這兩種特質結合起來,培養我所謂的「堅韌的彈性」。適應外界且容易彎曲,不易被折斷。不但能承受改變,還能在改變中蓬勃發展。這就是堅韌的彈性,你若想成為改變的專家,在失序與混亂中找到方向,堅持到底,你就需要這種特質。 *本文摘自《一流的人如何擁有動態穩定力》(天下雜誌出版){DS_BOX_38062} 責任編輯:陳柏燕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8.23

職場

我父親是一位開創性很強的人,你看這張舊照片旁邊有一盒盒看不清楚的東西,那是百鮮的第一支產品。靈感來自他經常去吃的自助餐!當時自助餐店老闆習慣煮鹹熱湯,還會另外花很長的時間熬煮一鍋仙草。他心想:「我去弄個粉,只要泡一泡就可以做一鍋仙草凍,一定會大賣!」可惜事與願違,這產品最終命運是全數銷毀丟到垃圾場,原因是化學感太重、根本沒人敢買。誰知道15年後,這支產品在市場上紅遍各大夜市,它就是燒仙草的主原料。我想,每一個老闆都是夢想家、更是實踐家,小時候對父親的印象就是他「拿著皮箱闖天涯」,他說做生意就是要勤跑,才能創造成交的機會。 創業初期公司的產品,大部分是母親用環河南路買的大型方橘桶,手握大湯匙一桶一桶下去拌,直到有量,花了六萬元添購一架改裝過的中古攪拌機,百鮮就是這樣拌起來的。為了生存,有什麼賣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和許多人的創業過程一樣,經歷非常辛苦的堆疊。 民國100年,我們購入了現址的這塊基地,現在外觀拍照很美,可是當時卻像是破爛廢墟。曾經有一天我開車載著我父親,父子二人在車上men’s talk ,無意間我跟他提了三個承諾:「第一,如果我們工廠蓋好了,我再也不讓任何人瞧不起我們。第二,如果是要靠『求』人家才能做的生意,我寧可不做。第三,總有一天我要讓人家都知道這間工廠是林錦鴻(我父親)蓋的。」 講完時車還在前進,我聽到後面傳來奇怪的啜泣聲,轉頭去看,竟然看到我父親在後面掉淚,他邊哭邊笑的說:「我兒子要把我面子掙回來。」我開著車,強作鎮定,手止不住發抖。 2014年工廠開幕兩個月後,父親生病倒下去,第五次中風造成他精神錯亂,失去聽覺與視覺,他已經沒辦法跟我們溝通。睡眠以外的時間,他都在自言自語,可是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話在嘮叨家人,最常聽到的是在跟看不到的客人說:「我工廠蓋好了,你要來我們公司走一走,你要來支持我們…」即使在彌留狀態,他全心全力都在公司。陪伴父親的我們戰戰兢兢,深怕毀了父親的一切。遺憾的是,當年尾牙隔日,父親就離開我們了。 父親離開後的一段時間,我的情緒非常不穩,業績起伏,我身旁竟沒人緊張或擔心,我不知該怎麼辦,每天就是找所有人麻煩。突然間,我好像連結到父親的視野及感受:憂心大環境變化、巨大的無力感、老婆與孩子沒有一個可溝通、失敗怎麼辦! 某次我與妹妹爆發衝突,我竟一字不漏的罵出父親曾經罵我的話!那一瞬間我靜默了,我忽然隔著時空、接收到父親對我的愛之深責之切。 還有一次下班回家路上,我一直想拿一件父親常用的東西放在我身上,感受他在身旁的力量。回想起來我就是犯賤,直到人走之後才一直想到他,為什麼不在他還在的時候好好聽話?停好車走回家,兩旁都是車子,車鏡不斷照映出我的臉,突然間腦袋像是觸電般出現一個聲音:「我何必找什麼東西放在身邊?爸最寶貴的東西不就是我嗎?我只要把我自己照顧好、公司照顧好、身邊的人照顧好,我這個人比他留下的任何東西都還要珍貴!」 我開始慢慢的有自信接下公司,操盤公司的轉型。 小小一罐胡椒送給你們,你們可能一個月、半年都用不完,這樣的購買頻率我公司豈不是要倒閉?所以我們利用很多平台曝光,讓別人從各種不同的地方找到我們,有阿里巴巴、蝦皮、PChome、甚至FB。 2016年,我接到很多海外詢問胡椒的訂單,但我不是產地,怎麼不斷有人來問?事後諸葛,原來那時是全球胡椒的歷史天價,我的客人說,他要做一款「5磅的胡椒」,5磅是2公斤多,在臺灣從沒聽過這個規格,我接到這個電話直接跟對方說你是詐騙吧!對方卻說他要訂一個貨櫃。我說你不要亂搞啊,沒有這個規格,小罐的30克,雜貨店頂多600克一台斤,再來就1公斤,哪有5磅?我還提醒他說,一個貨櫃!你也要小心被騙喔! 直到他們提供一張照片給我,我才稍微相信真有其事。 為了提案,我來到熟識的製罐工廠,我說我要美式賣場方形的堅果罐,廠商卻說你那個裝不下,反而拿了高岡屋海苔的的桶子給我。「高岡屋的桶子裝滿兩公斤胡椒?!」我真的是黑人問號,其實大家都有畫面吧,超像骨X罈,我心想這東西放在架上真的有人會買嗎?另外,味道也試了很久,無論我們怎麼做都無法呈現他們要的氣味。弄了很久才知道,原來對照的產地和我們平常使用的完全不同,不同產地就有不同風味。此外,我們過去會使用澱粉做增量使用,對方的基底卻用米粉,這都是新的學習。 整件交易完成後檢討過程,發現自己有個地方超白痴。當初耗費心力在桶子上花了大半年時間,其實只要在Google輸入關鍵字查詢圖片,幾秒鐘我的疑問就解決了,可是當初連想都沒想到。美國客人帶給我的不只知識上的進步,更帶領我們衝破開業以來的許多紀錄,半年連續八個貨櫃,總數超過100噸,這個數字超越父親一輩子的銷售數量,更實現了我們父子許下的外銷貨櫃夢,「從廸化街賣到華爾街」。每年同一個時間,我都會讓這件事的臉書文再浮現一次,我要一直記得那個打拚的初衷,這也許是我與天上父親聯結的一個約定信號吧! ...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