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霸凌

共有 385 則相關文章

職場

「妳知道我這一季多拼命才業績達標嗎?舊客戶出狀況、新客戶又進不來,我想了一堆專案去提案,才撿回來這些營業額補洞,最讓人洩氣的是,妳猜我老闆怎麼說?」好友氣呼呼又激動的描述她的近況。 「他竟然說,達標是應該的,妳那麼資深,錢領得比其他業務多,而且這一季業績目標不算高啊!」好友邊描述邊咬牙切齒。 這個劇本每一季的季末都會上演一次,好友總是過不去心理那關,自她入職以來,老闆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肯定她的話。 如果你也遇上這樣的老闆,請相信你並不孤單,我見過不少老闆有這樣的心理:員工不能誇,否則會得意忘形,不好管。 仔細觀察,他們往往也一群焦慮的老闆:擔心員工自我膨脹、擔心員工翅膀硬了想飛、擔心自己的公司留不住人才...。 我們也許無法改變老闆,但可以做好內心的自我建設,透過以下幾點評估,做出判斷與因應之道: 1. 老闆只有對我這樣,還是對團隊每個人都這樣? 老闆從來不給予肯定,可能是公司自古流傳下來的管理心法,他以前的老闆就是這樣對待他,導致他也承襲。既然如此就沒必要放心上,把自己的任務做好就好,肯定的話自己給自己,完全沒必要因為期待老闆的讚美而失落或受傷,。 2. 老闆只有針對我,對其他人都不會? 如果你最資深,有可能他對你的要求嚴格,是出於特別看重你、想培養你。不妨觀察看看是否有許多帶新人、或是管理報告等任務,會分配給你?如果是這樣,不妨調適一下心情,把自己當成儲備主管來看。 但如果老闆只針對你,對其他差不多年資的同事則不吝鼓勵,你也沒特別被當成培育的人才,那麼私你約老闆聊聊,禮貌請教自己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或許真的有哪些誤解可以說開。 當事人的直覺往往很準確,當你發現自己被老闆針對,往往就是被針對了。有些老闆是憑感覺管理,如果遇上這種主管,一定要主動出擊改善溝通,不然哪邊造成他不滿你都不知道。溝通是很有幫助的,被針對並不是永遠被定罪,肯溝通,都有機會調整雙方關係。 3. 老闆以前不會,但有一天突然開始只批評 突然改變態度,一定有什麼事件造成,可以觀察看看是公司掉了大客戶?搞砸一個合作?還是其他原因?如果有重大事件發生,允許一兩個月老闆情緒不好,過一段時間再看看或許會有改變。 努力完成任務甚至超過目標時,一定有被肯定的需求,這是人性。當你沒有得到稱讚,反而被挑毛病、甚至覺得一切都是應該的,你當然可以有情緒;但情緒過後請冷靜,千萬不要因為老闆幾句話而影響心情太久。我們無法改變他人,但可以試著理解;而肯定讚賞的話,試著自己對自己說,這樣會比較容易。 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4.06.10

職場

「你不知道我為了你錯失了多少機會!你欠我太多了!」 「你這種條件的人,也只有我能忍得了。」 「我很吃驚,你跟我在一起,非但沒有進步,反而還一直在退步。我們現在的差距實在有點大了。」 「我身上這麼多優點,就一點都影響不了你嗎?」 「你覺得現在的你,從各方面來說,配跟我在一起嗎?」 當自戀者在關係中確立了支配地位,並且看到伴侶相對真實的一面後,自戀者們開始貶低、打壓伴侶,徹底從風度翩翩的理想對象,變成了尖酸刻薄的挑剔者。 自戀者打壓人的訊號 「你怎麼最近又胖了啊?臉上怎麼還長痘痘了?曬得好黑啊!」 「家裡到處都這麼亂,為什麼不收拾?你這副樣子,除了我,還有人能受得了嗎?」 「你長這麼胖,還吃這麼多,也就只有我不嫌棄你了。」 若你從沒聽過這樣的話,一時間就會有點無法接受。相較於生氣,你更加驚訝。對方感覺到你可能生氣了,便立刻安慰你說:「我就是開個玩笑,你怎麼這麼開不起玩笑呢?別太當真。」 上述情況,很可能是自戀者開始對你進行打壓的訊號。如果你還不能確定,可以再思考一下,你們的關係是不是這種模式:一方長期貶損另一方能力低下,表現不夠好,不如自己優秀? 這種打壓形式不僅存在於戀愛關係中,也存在於父母之間、朋友之間及職場中。 如果貶損和打壓只是一次性的,後續再沒有發生過,那麼可以稍稍放寬心。而如果是長期的貶損,比如是明顯的對人不對事及進行人身攻擊,那就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了。因為這很可能是自戀者刻意施加的精神虐待。 自戀者的精神虐待:只要自己好,別人不好沒關係 在我接觸到的關於精神虐待的諮商個案中,關係中的一方普遍明顯的處於支配地位,這個人的態度就是一切,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最終的結果就是,被貶損、虐待的一方百依百順,唯命是從。 看起來兩個人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實際上,他們處在完全不平等的位置。作為貶損方的自戀者不但不能提供支持和安慰,反而還會給對方一種暗示:你就是做不好這些事,你就是不行。 久而久之,很多自我概念和自我認知尚未構建完好的另一半,尤其是女性,會出現習得性無助的情況:遇到打壓時,基本上不會反抗,而是默默承受。 她們還會建立起長期的內歸因模式,認為都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不夠好,進而產生精神內耗,自信心不斷受打擊。比如有的女性會把伴侶說自己身材和樣貌不夠好的話當真,不斷減肥,甚至到了極度瘦弱、營養不良的狀態,最終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在精神虐待的過程中,施虐者會經常諷刺、嘲笑、挖苦受虐者,甚至有時還會捏造受虐者的缺點。例如,妻子明明已經很漂亮了,丈夫還不滿意,當著外人的面評價妻子:「唉,她只能說很一般,沒看到都有法令紋了嗎?」這看起來是謙虛,實則是為了襯托更加優秀的自己。 同時,施虐者還常常會不斷強化自己完美的正面形象,進而加深受虐者的自卑,打擊其自尊心。 此時,施虐者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係的主動權,受虐者只有言聽計從,才能與之維持相對和諧的關係。受虐者已經形成了一種觀念:只要我再聽話一些,他就會對我更好。 「你想多了」是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尤其是當受害者提出自己很受傷時,施虐者往往會否認事實,並且拒絕進一步溝通。 施虐者的語氣普遍是冷漠的,同時往往言行不一。他們會大吼大叫,摔東西,然後敷衍的對受害者說一些「我不是針對你」、「我就是心情不好」、「你不要小題大做」等推脫性的話。 另外,自戀者非常善於否定伴侶的人格。無論大事、小事,他們都會表達出一種態度:你的作用真的很小,你不夠優秀,你的能力不行,你毫無價值。 本質上他們就是在說一句話:「我好,你不好。」 要留下,還是離開? 1.認清自己是否正處於一段精神虐待的親密關係中 你需要評估幾個方面:是否在關係中總覺得受到威脅、被支配,甚至感受到羞辱,個人價值被貶損,或者常常感到孤立無援。如果是,或許你已經建立了一種自動化自我負罪的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歸因模式。你會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不夠好。 此時,你應該改變認知,這樣想:自己在這段親密關係中,即便有問題,也並不需要負全部責任,我們不能、也不應該代對方受過。 2.你要評估一下,是否可以及時止損 很多受虐者選擇繼續容忍、配合施虐者的原因是「他之前不是這樣的」、「過段時間,他就會變回原來那個溫柔的他」。 有這種想法很正常,但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的這樣自我說服,最後你可能就會徹底失去逃離這段關係的勇氣。 承認自己所愛或者曾經愛過的人不好,也許是一件很難的事,這種認知失調會讓我們感到痛苦。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應該及時止損,保護好自己。 3.很多受虐者實際上是非常害怕衝突的 他們為了避免衝突,經常會過度順從,不會反抗對方所說的一切。長此以往,他們會習慣性的順從,甚至討好對方。可是他們內心真的是這樣想的嗎? 大多數受虐者都是極度壓抑的。其實對於多數人來說,一些文化道德的束縛讓他們習慣於壓抑自己,甚至自己說服自己:「嗯,我就是這麼想的,我可沒有壓抑自己。」他們會習慣性否認,甚至不允許別人提醒自己的壓抑。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良的平衡」。 受虐者一直委曲求全,而施虐者只會變本加厲、更加肆無忌憚。因此,為了不再受到傷害,受虐者要勇於面對衝突。 當然,如果經過評估後,你認為確實存在著很多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和障礙,也可以進行專業的心理諮商來獲得幫助。如果這樣還不能解救自己,就真的可能萬劫不復了。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 {DS_BOX_38010}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8.17

職場

會想寫這題目,當然是因為我曾經遇過這些人,只不過有些人是「隱性」的——有徵兆,但還沒完全顯露出來,有些人則是「顯性」——只是他自己並無自覺。 我會分享如何與這些麻煩鬼共處,另外也提醒自己:不要成為職場麻煩鬼。 依照我個人認定的嚴重性排序,依序是輕微到病入膏肓。但老實說,每一種個性若被發揮到極致,都蠻可怕的。 1.散漫 症狀:事情無法一次到位、需要主管或同事再三提醒 我認為這算最輕微的狀況,因為這種人往往不是「故意如此」,而是本身個性比較大而化之——或者是所謂的「散仙」導致疏忽,只要稍微提醒一下,通常他們還是可以把事情做好。 共處秘訣:使用一些輔助工具 舉例,每個人可能都有一位「常常忘記開會時間」的同事,下午3點要開會,大家都到齊了,就剩他還在座位上,不知道在忙什麼。 如果是我,剛開始可能會好心提醒他,但每次這樣跑來跑去,久了也是會不耐煩。所以現在要敲會議時間時,我會搭配使用Slack的reminder,一到開會時間,與會者的視窗就會收到開會通知。 但如果他連Slack都沒看,那就不只是散漫了。 2. 得過且過 症狀:常常把「先這樣吧」、「算了啦」掛在嘴邊 例如,我想優化產品官網的轉換率,決定先從產品官網的文案下手,最壞情況就是碰到負責的同事說:「不就改幾個字而已嗎?有需要這麼大費周章嗎?真的有人在看嗎?幾個字而已,不改也沒關係吧!」 我有時候也會這樣。但身為一個行銷人,你一定知道,官網是一個產品或一間公司的形象,尤其你還要做導購的話,每個字、每張圖都有可能決定使用者是否下單,用詞絕對不能馬虎。 偶一為之還好,但散發出「得過且過」氣息的詞彙、句型,真的盡量避免,以免得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太過隨便、虛應苟且的人。 共處秘訣1:先用勤奮感化他 這是「動之以情」的做法,我的理論是:「一個有自覺的人,看到他的同事一直有新的靈感和想法,一定會蠢蠢欲動」。 我會調整我的提案方式,先提出一個大方向,然後再往下提不同的做法,一方面是讓團隊知道「我對這個任務有完整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想告訴他們,你可以先從容易規劃的下手,減少排斥感。 如果這位「得過且過者」是沒有自覺的人怎麼辦?那就不在我要討論的範圍內了。 共處秘訣2:再用數據說服他 如果動之以情無效,就來到說之以理了。情感面你不願意幫助我,但我搬出數據,你總得聽了吧? 我會告訴他,公司全員的KPI就是提高產品銷售額,而產品官網的轉換率每掉0.1%,公司每個月就少賺100萬;如果能把這個優化做好,預期可以讓公司回到上個月的水準。 3. 情緒化的同事 症狀:眼淚攻勢、口氣不佳、拍桌、踹椅子 這種人就是難以控制自己。他也知道自己EQ不夠好,但還是忍不住。較有自覺的人,會事後道歉,沒自覺或拉不下臉的,就裝沒事。但無論如何,還是有些方式可以「對付」他們。 針對容易玻璃心的同事 碰到情緒脆弱、容易有負面情緒的同事,我在溝通時會慎選詞彙,盡量避免正面直球,再透過一些例子,引導對方走到我的思路上。 比如設計師給了我一張活動主視覺,但我不是很喜歡,我會再找一些類似主題的圖片,然後跟他說這些圖片為什麼比較接近我想像中的樣子,問他「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試試看?」而不是直接跟他說「我不喜歡,我覺得你直接參考外面類似的圖片就好」。 與其指使,不如用「請教」的方式,讓對方感覺到尊重,也會更願意與你溝通。懶得溝通的人會直接權威式下指導棋,如果手段柔軟,才能夠「以請教之姿,行指導之實」。 碰到情緒惡劣、易暴怒的同事怎麼辦? 舉例,公司內部對於App的上線時間有不同意見,行銷部覺得7月初暑假到來時是個好的時間點,錯過這波,相當於錯過一個宣傳黃金期。但產品部為了求品質,希望能在10月中才上線。 這時,需要情理兼具。先緩和兩邊主管的心情。感謝產品部對於產品的要求;也感謝行銷部。然後釐清公司推行這個產品的目標,以及目前產品的進度,產品如果還沒做完,有沒有辦法先提供一個Prototype預覽?至少先讓使用者知道公司有新品,行銷部也能搶在暑假預熱此話題。依照我的試行結果,蠻多人是吃這套的! 當人們在氣頭上,原因不外乎是覺得自己不被認同、不被理解,這時如果你能說出一些體諒他難處的話,他會感受到加倍的溫暖,甚至會釋懷一些,也會覺得你是個很體貼的人。 4. 跳針 症狀:繞著同個話題打轉、一再重複自己的論點 有同事天生話比較多,一逮到發言機會就沒在客氣,彷彿把這個會議場合當作個人演講秀,一個想法可以換成3種表達方式一再述說,等他講完,會議時間也用掉一半了。 共處秘訣1:塑造情境 跟第一種同事溝通時,他有可能只是一時卡住或陷入某些盲點。或許你換一種情境,他就可以懂你意思。 你可以找他先前設計的按鈕,擺在眼前一較高下,或抓周圍2、3個同事來實測,讓設計的同事知道按鈕問題出在哪,他也可以知道其他同事的反應及操作情形,問題更能被聚焦。客氣的故做提議:「我拿先前的範例給你看?」、「 我們找其他人來試試看好嗎?」也能避免同事覺得你太針對人。 共處秘訣2:適時打斷 我通常會趁同事演講到一半、趁換氣的空檔趕快插一句:「所以你的意思是⋯⋯」幫他歸納剛剛已重複多次的內容,快速做出決策。或是順著他的話,說「那我覺得⋯⋯」順著他的話講,這樣他不會覺得是打斷,而是延伸討論,話題還是聚焦在他原本提到的內容上,但你至少可以先讓他安靜。 5. 牛頭不對馬嘴 症狀:明明在討論A話題,對方卻常扯入B話題 比起溝通有困難的人,我覺得更可怕的,就是話多又沒重點的人。 共處秘訣:隨時鎖定話題主軸 當你一發現對方準備要離題,可以說:「我覺得我們可以先看一下這件事情的目的」、「但主管應該是希望我們先⋯⋯」。 但如果他堅持要繼續往下講,你可以說「這也很重要沒錯,不過因為這應該是另一個議題,我們可以再約另一個會議來討論,畢竟現在這件事情需要先解決」。每件事情都有它對應的目標和原因,隨時檢視這些因果關係,有助於你釐清現在的當務之急。 6. 堅持己見 症狀: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不管你提什麼替代方案,此人都會一意孤行,也沒有要接納你意見的意思。這種人真的是我心中的大魔王! 前5種人,通常只要多花一點時間去探究對方的思考邏輯、好好溝通,通常都能克服。但堅持己見者,真是頑固中的頑固、難纏中的難纏。 共處秘訣:看職位給建議 我會看這個人的職位,決定用怎麼樣的態度應對。畢竟,對方如果放大絕說「我是老闆( 主管),我說了算!」你又能怎樣呢? 與其把自己逼到這個地步,不然先試試下面的折衷策略: 對下屬或位階平行者:給予建議,釐清責任 如果對方很堅持,但這個堅持不會有嚴重後果,我會放手讓他試。因為他沒有親自嘗試過,可能也不知道到底哪裡不可行。但若會導致嚴重後果,那我就會比較強硬,要求採用我的方法,當然還是會跟他解釋原因,可以的話,也提出數據佐證。或者請對方直接跟主管回報,讓主管做最後決定。 對主管或老闆:給予建議,表達尊重 我和老闆曾對於公司是否要開發新產品而爭執,老闆覺得這個產品符合未來趨勢,非做不可;但我覺得,還沒有做好市場調查,功能也沒有設計好,根本無法評估能否為公司帶來營收,應該要先好好規劃,不需要這麼趕。 當下我提出非常多建議和數據,也給了折衷建議。最後產品做下去了,的確因為功能不齊全而被多次客訴,也因為無法帶來營收而沒有後續資源可以宣傳。這時不需要再放個馬後炮說:「你看吧」,因為你只會多講多錯,老闆只會覺得你白目。除非老闆拉下臉請你給建議,否則靜靜等待老闆給予下一步指示就好。 結語:做人就是那麼累 職場上的溝通因人而異,但總有些準則是比較安全的:姿態先放軟,對方對你也硬不太起來。 八面玲瓏的人,可能會被說沒靈魂、沒真心。如果同事真的都很可怕,那你可能還會沒朋友。但至少,你做事不會有問題,而這才是工作上最重要的事。 *本文獲「MH」授權轉載,原文連結:做人總比做事難,你遇過這些職場麻煩鬼嗎? 責任編輯:陳柏燕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