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零工

共有 263 則相關文章

王貞懿 編譯 | 2023.09.22

製造業缺工已經是全球公認的事實。不只台灣、中國找不到人願意進入工廠,這樣的場景,同樣發生在美國。 據美國勞工局統計,2023年5月,美國製造業有超過60萬個職位還找不到員工來填補,雖然較上一年100萬的高峰有所下降,但這個數字依舊比疫情前來得高。 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的調查指出,如何吸引與留下高級勞動力,是製造業第二季面臨的最大挑戰,排名甚至超過經濟前景疲弱。 導致製造業缺工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資源都投注在推動供應鏈分散、求人偏好四年制大學優於技職教育,以及年輕人不願意進入工廠打拼等。 但當趨勢降臨時,想贏得先機,企業或許得先改變自己。 「我們應該讓工作適合人,而不是叫人去適應工作,」通用家電(GE Appliances)供應鏈副總裁比爾古德(Bill Good)說。該公司在2016年由中國家電巨擘海爾(Haier)收購以來,已經在美國新聘逾4千名員工。 彭博指出,從歷史經驗看,製造業通常避免雇用打工族,因為他們培訓難度更高、可靠度更低。但隨著年輕世代越來越不願意到工廠工作,企業也得出新招。 古德分享,過去通用家電也信仰著每週工作40小時、偶爾加班,附上薪水與福利,告訴員工:「要嘛接受,不就離開。」但他們意識到,若持續以此心態來應對,缺工的挑戰只會越來越大。 2018年,通用家電開始推動「GEA2DAY計畫」,嘗試在全職員工最常休假的週一、週五,雇用兼職員工,以彌補這兩天的人力缺口,並在2020年擴大實施。 原本是想吸引課間打工的大學生,沒想到卻大受「全職爸媽」、以及次級勞動市場的工作者歡迎。 「那是一個頓悟的時刻。」2022年,通用家電增加了一個週二到週四的選項,在路易維爾工業園總共有約6000名員工,其中約500人選擇了每週三天的彈性方案,他們的留任率高、缺勤率低。 古德回憶,這是他的職業生涯中,第三或四次在製造業環境中推行部分工時,先前的每一次都失敗了,這次卻超級成功,這一代的工作者用行動說明,他們不一樣了。 通用家電合作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MyWorkChoice,會負責刊登職缺、招募員工並進行背景調查,並與製造商一起訂定培訓計畫,確保招募的工人具備即時上工的能力,專注在標準化工作。 而工人則可以通過APP,自行選擇想要上班時間。MyWorkChoice允許工人一天只工作4到6小時,一週只需要工作8到10小時,藉此網羅需要接送小孩的父母、在學的大學生,不想工作的太累的退休族,或是想靠兼職增加收入的人。 每個人剩餘的勞動力,都可以獲得最佳利用,MyWorkChoice負責製造商運籌,確保平台上的人力,所有工廠生產的時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完整覆蓋。 疫情間,缺工尤其嚴重,通用家電放棄了要求員工具備高中學歷的招聘標準,至今仍延續此政策;也不在要求工人一定要具備英語技能,反而是由公司投資,在工廠內、機台上提供多種語言的翻譯。 這有效提高了西班牙裔和拉丁美洲裔美國人的員工數量。他們也和天主教慈善機構、難民NGO合作,聘用流離失所的阿富汗和剛果工人。 當打工族表明,缺勤的主因是因為交通不可控,通用家電便找上叫車服務公司Lyft,給每名員工100美元的通勤點數,只要花5美金就能往來工廠與所在地。 古德說,現在的員工不只追求金錢,這個時代,只有薪水遠遠不夠。如今人們都在思考:我拿多少錢,公司請我做多少事?我喜歡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我的工作有多少自由度? 雇主要補足人力,只有關注這些問題,才有機會爭取到最稀缺的人力資源。 資料來源:彭博、Chief Executive 核稿編輯:吳和懋 ...

劉怡廷 | 2023.11.17

現在年約19~28歲的Z世代,在青年失業創新高、通膨降不了溫、經濟反彈卻乏力時,踏入勞動市場。 絕望躺平、蝸居在家的佛系青年出現於中國、南韓;但另一群擁有截然不同金錢觀、工作觀的Z世代正透過兼職、投資等實際行動試圖掌握財務自主。 將近一半Z世代青年兼職做副業斜槓是對沖風險的「務實選擇」 根據勤業對全球44國青年的最新調查,Z世代同時做正職並兼職副業的比例上升至46%,相當於幾乎每2個Z世代青年就有1個在兼職做副業;正職兼副業比例在千禧世代也成長至近4成。 根據勤業調查,幾乎每2個Z世代青年就有1個在兼職做副業。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斜槓」於將近15年前被提出時,普遍帶有擺脫朝九晚五束縛,或是在上班之餘,利用興趣增加收入等自我實踐意涵。但如今根據安永研究,兼職副業對Z世代來說,成了「務實的決定和獨立的象徵」。創造第二收入是為了對沖經濟下滑、企業裁員等隨時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而「不一定要基於熱情」。 務實的轉變源於這群生於90末、00初的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見證父母經歷次貸危機、金融風暴及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自己一踏出社會又遇上Covid、裁員潮,同時受脆弱地緣政治牽動的能源、金融風險籠罩。身為「數位原住民」一切的災難細節又顯得更歷歷在目。 人們總是渴望自己缺乏的東西,從小到大身經一波波難以預料的事件衝擊,使他們更渴望「財務穩定」以「奪回對生活的掌控」,這也影響他們的金錢觀和工作觀。 更焦慮、更務實的金錢觀:10幾歲就進入股市、剛踏入職場就擔心退休金 據《財星》報導的一份尚未發布的安永研究,有15%的美國Z世代受試者表示,他們從事副業是為了「退休儲蓄」,考量受訪者年齡都在10、20多歲,這個數據其實讓人震驚。 在還沒真正累積財富時就想著退休後的開支壓力,使這個世代陷入焦慮。安永報告稱,近7成的Z世代受試者覺得自己目前財務狀況只是「還得過去」或更糟,約莫一半則表示他們對於沒有足夠的錢感到非常擔心。 提前的焦慮形塑出一代「無論賺多少錢都懂得最大化收益的儲蓄者與投資者」,他們更早開始進行財務規劃、踏入投資市場。 根據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與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針對美國、英國、加拿大、中國的Z世代投資習慣的調查數據,有56%受試者在25歲以前就開始投資,其中更有8成在20歲以前就開始投入;對比千禧世代(如今26~41歲)與X世代(如今42~57歲)在同年紀時分別只有25%和14%進入投資市場。 台灣財政部數據也可見領息族年輕化同樣趨勢,20~29歲申報股息所得的人數有60.2萬,從2017年至2021年5年間成長了28.7萬人,高達91%,是所有年齡層中增長人數最高的。 從小生長在網路世代,社群媒體成了他們隨時補充財經知識的資料庫,各式金融商品、KOL打開了他們投資選擇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也成了雙面刃。根據CFA與FINRA調查,約有5成的Z世代受試者表示他們曾因「錯失恐懼」(FOMO),擔心錯過同儕間正流行投資機會而跟著投入資金,2022年加密貨幣的暴雷受害者也多是投入小額的年輕投資人。 台灣領息族年輕化,20~29歲申報股息所得人數是所有年齡層中增長人數最高的。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他們更早就開始為做金錢規劃以確保財務穩定,與上個世代相比,創造更多收入來源並非「變得富有」。對比皮尤調查於千禧世代在同年紀時的調查相比,10個受試者中有8個都表示「變得富有」是他們人生中數一數二重要的目標,「變得富有」在安永調查中甚至是Z世代核心價值排序中最低的,務實的金錢觀使他們認清光維持穩定就須長期努力才能求得,致富更是不敢想。 與個人價值脫鉤的工作觀:展現專業不必剝削自己、用越多方式賺錢越酷 「社會普遍認為不為熱情、只為錢做事很不酷,但我不這麼認為」,一名18歲的男性在安永調查受訪時提及。 依據安永2019年至今的調查,Z世代受試者在工作選擇上首重的條件中,「我想賺更多錢」是唯一一項和去年同期相比越來越多人重視的條件,有44%受試者表達能否賺更多錢是求職的重大誘因;「我想享受我的工作」雖然仍是最多人重視的條件,但認同比例微幅下跌;其他選項如「我想做讓大家敬佩的工作」、「我想為世界帶來改變」以及「我想在我的領域中做到最好」等條件則越來越不被Z世代求職者重視。 根據安永調查,「我想賺更多錢」是唯一一項和去年同期相比越來越多Z世代受試者重視的工作條件。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Z世代不再和前幾個世代一樣完全從工作表現中獲得自我價值,因此也不認為須犧牲個人生活、睡眠時間、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才能展現專業。當財務穩定成追求目標,他們的工作觀不再是找一個全心全意投入的「正職」,而是一個能在動盪發生時保障生活的「收入組合」。 對副業的看法也從X世代認為兼職有點羞於開口、被視為對公司不忠,至千禧世代對於工作之餘,建立在熱情之上的「斜槓」,到如今逐漸普及成為Z世代一個在傳統職涯道路上最大化自己時間效益的聰明務實,甚至讓人覺得很酷的選擇。 雇主也須重新思考,當未來員工不會再全心投入在單一工作,如何不再以投入時數綁住勞工,而改以衡量勞工在同樣時段內所貢獻的價值,把握住最有生產力的勞工。 核稿編輯:林易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