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台大畢業去雪霸打掃房務,對「先求有再求好」的重新領悟 女兒從小學開始學業成績就名列前茅,又一路從附中讀到台大歷史系。大學畢業前,她突然決定要到星巴克工作。全人發展向來是我的理念,女兒想發展學業以外的能力我自是全力支持,但她的決定,讓親戚朋友一時難以理解。 有些朋友知道我是尊重孩子的人,想要表達對我女兒決定的疑慮,又怕被我咬,就私下問女兒,是不是覺得畢業後會走投無路?也有人想介紹工作給她,但女兒說:「謝謝!我並不是走投無路,而是一種渴望。」 在星巴克工作得差不多了以後,女兒又有了新的渴望。這回她把層級升高,不僅挑戰她自己,也挑戰了我的底線—去雪霸當房務員,是負責打掃房間、廁所的房務員,而不是需要講英日文、打扮得美美的櫃檯人員。她去應徵後,旅館老闆還打電話來再三確認:「妳確定嗎?妳確定?」大概講了20分鐘「妳確定嗎?」女兒始終很堅決地表示她「很確定」。 這次女兒從雪霸休假回家,剛好堂哥一家人來吃飯,大伙兒和女兒聊起她在山上的工作經驗。聽著聽著,我們似乎也開始能夠了解女兒的處境,以及為什麼她會做得這麼累?為什麼她的手會受傷?這一切或許得從她成長的過程說起。 適時改變生存法則 台灣升學考試的考題多半是選擇題,答案不是對就是錯。所謂答「對」,就是答出握有掌控成績的權力者所要的答案。女兒之所以能在這樣的升學制度下不斷勝出,就是因為能夠成功地揣摩上意,也願意去反覆思考出最完美的答案。 然而這個追求完美的思維模式,若是原封不動移植到職場去,就會累死自己。 譬如主管說掃廁所共有十個步驟,你如果真的全部照做,那肯定來不及在時間內完成。我堂哥在業界訓練過很多的工作人員,聽到女兒講述她的工作模式、了解她工作的問題後,就建議女兒「先求有,再求好」即可。 所謂「先求有,再求好」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先把客人會注意到的東西弄好就好,不用事事都要求到最完美,也就是說不需要把每個步驟都絲毫不差地完成。 但這種觀念卻完全挑戰到女兒心底的界線,她認為:「這是什麼意思?意思是要我打馬虎嗎?打馬虎眼是對的嗎?」女兒想法的養成和台灣的升學體制有關,在這個體制下,打馬虎不會得到滿級分,沒辦法上最頂尖的學校,也會導致學生沒有機會去觀察、做選擇,沒有機會學習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可以暫時放棄的。 女兒帶著這個在升學體制下被充分內化的完美原則進入職場工作後,開始四處碰壁。好比老闆規定她在一定時間內要打掃完70間廁所,若她想完美執行打掃廁所的十步驟,肯定是掃不完,所以最後就是只能完美地掃好一間,其他的69間還是維持原樣。過去有用的生存法則換到另一個場域就行不通了,這意味著我女兒必須做出修正,否則無法生存。 另一個問題是,女兒工作不戴手套,一度因此得了蜂窩性組織炎。為什麼她工作不戴手套?這又和女兒老是被人稱讚的「善體人意」有關。女兒向來注意團體內其他成員的行為舉止,想要跟大家一樣,也會盡可能去模仿、去融入。所以人家不戴手套,她就不戴手套。像她這樣在團體中被大家喜愛的人,也是會把自己想法消音的人,到頭來,她總是會為了想跟人家一樣而付出代價。 其實女兒也知道,這是她接下來必須要面對的議題。然而,維持了那麼多年從眾的習慣,很難一下子就改過來。關於這點,我不想用情緒去勒索她,說「妳欺負我女兒」來逼她就範;即使這麼做能夠得逞,也不過是女兒又回過頭來討好我罷了。後來我想,倒不如就讓蜂窩性組織炎去激發她的生存本能,讓她願意和人不一樣吧! 人生所有歷程都是好的 說了女兒的這些故事,你以為我要說台灣的升學制度出了什麼問題嗎? 喔,不不不。我要表達的是,無論發生什麼事其實都是好的。就讓我再用兒子的例子來解釋,為什麼我會這樣說。 兒子有著和女兒完全不同的性格。我們住在加拿大魁北克時,就常接到學校老師抱怨說兒子「太驕傲了」。現在回想起來,原因應該是我兒子太有主見,常把老師氣個半死。 兒子的成長軌跡和女兒可以說是完全相反。他從不接受馴服,上課睡覺、逃學,遇到他覺得認真的老師才會專心,覺得不認真的老師他就沒在聽,完全以追求他自身最大的福祉(意思就是自己爽)為原則。所以在求學的過程中讓我和老師很頭痛,他自己也跌跌撞撞得滿身是傷。但十幾年下來,原本有稜有角的他已經被磨得圓融,可以在堅持己見下與老闆協商,達到雙贏的局面,所以他現在的工作很順利。 我不是說哪種成長歷程才是正確的,重點是要願意去接受挑戰、痛苦,願意去學習成長。我自己在求學階段也曾上演過同樣的戲碼,我小時候不愛讀書,也曾讓爸媽很頭痛。而我的哥哥從建中、醫學院畢業到當醫師,一直以來都很平順,卻在成人以後才開始憂鬱、不開心,最後還是讓我爸媽頭痛。 幸好哥哥跟我都沒有放棄希望與學習成長的機會。我從凡事都是追求「我爽」的原則,到願意符合學術界的完美規範,發表個文章連標點符號都不可有錯;哥哥則是從追求完美到現在不受任何拘束,做任何事都是為了一個「爽」字。 人生的路我從這邊過去,你從那邊過來,無論怎麼走,只要有在省思、成長,願意讓生命更完整,最後都會是一樣的好。唯有不斷經歷挑戰、痛苦,願意學習成長,我們的生命才會更加完整。接下來無論命運給了什麼樣的挑戰,我們都能夠更自在、處事更加圓融。 {DS_BOX_27198} 責任編輯:洪婉恬核稿編輯:陳慶徽 ... 20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