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通貨緊縮

共有 343 則相關文章

國際

在中國房地產龍頭恆大集團爆發驚人債務之際,中國另一家房地產巨頭碧桂園8日遭爆有2筆美元計價的債務並未支付利息,讓該公司在香港的股價暴跌超過14%。 彭博社報導,兩種不同碧桂園公司債的部分持有者表示,截至8日下午,他們還沒有收到債券的利息付款。這些投資者要求匿名,因為他們未獲權公開發言。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碧桂園這兩筆債券分別是一筆2026年到期的美元債券,欠下了1050萬美元的利息,以及另一筆2030年到期的美元票據,欠下了1200萬美元利息。兩筆合計,未能按時支付投資人達2250萬美元利息。 不過根據碧桂園的債券招股說明書,這兩種債券都有30天的寬限期,所以目前尚未違約。 碧桂園在一份聲明中告訴路透社,該公司正在改善資本安排,以確保債權人的合法權利。該公司還補充,由於銷售和再融資環境惡化以及各種基金監管的影響,其可用現金有所下降,顯示出「週期性的流動性壓力」。 聲明表示,「公司一直在堅守,但很難看到曙光」,並強調在行業應對「前所未有的困難」之際,正努力確保能進行房屋交付和償還債務。 碧桂園8日在香港上市的股價下跌14.4%,創下去年1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並連累其他中國房地產類股和港股的整體表現。 新加坡研究機構CreditSight分析師Nicholas Chen表示:「(碧桂園)正在努力解決利息支付問題,而不是債券的本金償還問題,這或許凸顯了其流動性非常吃緊」。 模範生表現不佳 碧桂園是一家擁有31年歷史的房地產商,曾被中國政府譽為該行業的「模範生」,但該公司未能支付兩筆債券的利息,這標誌著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若按房屋銷售額計算,目前已跌至第6位的碧桂園,曾經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商,顯示即使是最強大的公司,在經歷了中國多年的經濟危機後,也可能陷入困境。 截至2022年底,碧桂園的總負債約為1.4兆元人民幣(約1940億美元)。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如果將該公司的所有貨幣的債券都加起來,在今年內,碧桂園還將有超過20億美元的債券必須支付。 由於投資者越來越懷疑,在席捲中國房地產業的違約浪潮中,碧桂園能否倖存下來,導致該公司股價今年以來已經下跌了58%。碧桂園上週曾表示,預計2023年上半年將轉為淨虧損的狀態。 分析師認為,碧桂園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業務相對較多,因此很容易受到房屋銷售疲軟的影響。 彭博社則指出,碧桂園先前是少數尚未違約的中國大型房地產商之一,在北京尋求重振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之際,碧桂園未能償還債務一事,將打擊本已脆弱的市場信心。 自2021年底以來,中國龐大的房地產行業出現了一系列現金吃緊的開發商債務違約,其中全球負債最重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恆大集團,處於危機中心。 中國房地產業再度陷入危機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遭遇財務困境已不是新聞。但在房地產市場開始走弱大約3年後,碧桂園突然陷入信心危機,這表明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問題已益發根深蒂固,但真正的解決方案仍遙不可及。 彭博社報導,儘管已有跡象表明,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打算更快採取行動幫助房地產開發商,但目前尚不清楚碧桂園會否是受益者之一。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最近會見的中國民營企業代表名單中,並未包含碧桂園,但當時中國央行表示,盼能瞭解房地產業的困難。 彭博資訊的房地產業分析師Kristy Hung說:「碧桂園的任何流動性問題,都可能影響中國多達65萬1千套預售房屋的交付,但這並不一定代表當局會在需要時進行干預,以提供(碧桂園)幫助」。 「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對該行業的政策援助還不足以救助個別企業,而碧桂園的業務策略,意味著它可能面臨長期壓力」,她說。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中國房地產問題未解 又一巨頭爆債務危機 ...

2023.08.10

國際

中國自年初疫情解封後,經濟復甦乏力,為挽救疲弱的經濟,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15日祭出「雙降息」,在不到3個月內二度調降一年期(中期)和7天(短期)政策利率。人行指出,這次調整是要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市場解讀,人行無預警「降息」,顯示大陸經濟前景堪慮,當局必須更大力度救經濟。 大陸經濟只能靠內需 大陸經濟出現警訊,加上不動產開發商碧桂園、資產管理公司中植系旗下的中融信託接連爆發財務危機,也牽動全球及台灣經貿。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說,大陸經濟主要靠房地產和地方基礎建設,往年對全世界經濟貢獻約有2至3成,但如今兩者都出問題,勢必會減少對全世界經濟外溢效應,進出口都會減少,大陸經濟只能靠內需。至於台灣,雖然這幾年對陸出口占比下降,但大陸經濟惡化,對台灣傳產衝擊比較大。 下調的力道超出預期 大陸人行15日公告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引導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和7天期的逆回購利率分別下調0.15、0.1個百分點,利率分別來到百分之2.5、百分之1.8。儘管市場對人行「降息」已有預期,但這次政策利率下調的時間和力度超出市場預期。人行降息後,市場預期,將於下周一出爐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可望跟著大幅下調。 人行新行長首度出手 這是人行自6月以來再度宣布「降息」,也是人行新行長潘功勝上台後首次出手,刺激經濟用意明顯。 然而,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的7月各項經濟數據顯示,包括消費、工業產出和投資全面下滑,加上房地產市場近期爆雷不斷,風險蔓延到金融領域。至於人行再度出手能否提振經濟,仍有待觀察。 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7月金融數據顯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促內需、穩增長壓力增大,是本次超乎市場預期降息的原因。 周茂華預估,這次降息可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刺激消費和投資;同時,MLF利率下調,有助於帶動LPR同步調降,有助於降低企業和房貸利率,促進房地產復甦回暖。 釋更明確穩房市訊號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這次超預期「降息」,主要由於7月以來出口延續兩位數負成長,房市低位運行,消費、投資整體也在延續偏弱運行態勢,有必要繼續加大政策力道。考慮到當前房市,LPR報價大幅下調的可能性較高,將帶動新發放居民房貸利率較快下跌,釋放更為明確的穩房市訊號。 人民幣延續疲軟走勢 在人行降息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延續疲軟走勢。澎湃新聞報導,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昨接連跌破7.29和7.3的關卡,一度跌破7.32,再創去年11月以來新低。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同樣低開,開盤即跌破7.28。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