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中國打通縮,陸股暴漲能追?習近平4個字揭經濟實情 以抵銷房地產疲弱所產生的經濟成長缺口,但商品製造出來了,卻沒人願意埋單,後果就是商品過剩衍生的疲弱經濟成長,及進逼的通縮危機... 2024.10.03
國際 「中國正對世界輸出通縮」金融時報:殘酷價格戰將從新興市場打到歐美 中國因產能過剩令出口商品價格下降,近來中國出口價格的下降速度是自2008年以來最快,顯示中國正開始向世界輸出通縮... 2024.02.15
國際 中國人勒緊荷包,開7萬海鷗車、買6000元vivo手機 (編按:以下數字金額皆以人民幣呈現) 在中國,電動車與智慧型手機等熱銷產品,正轉往低價市場發展。由於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消費者越來越節省,製造商之間的價格競爭也更加激烈。中國內需疲弱日益明顯,通貨緊縮的跡象逐漸浮現。 中國便宜電動車熱賣 3月中旬,在中國廣州市一家小鵬汽車門市內,店員表示:「店裡一半的銷量都集中在最便宜的車款上。」 該店的熱銷車款是2024年8月推出的「MONA M03」,售價約12萬至16萬元(新台幣約52萬至70萬元),主打親民的價格與時尚的外觀,深受消費者喜愛。最高階的車型還配備高級駕駛輔助功能。 過去,售價18萬至20萬元(新台幣約79萬至88萬元)的小鵬「G6」是主力車款,但根據中國汽車資訊平台「懂車帝」的數據,近半年來,MONA M03的銷量已達G6的3倍。 即便是油電混合車市場,擁有技術優勢及高品質形象的理想汽車,也出現同樣的趨勢。廣州市一家理想汽車門市前,擺放著2024年4月上市的SUV「L6」。該店店員表示,該車型占店內銷量約4成。 L6的售價在25萬至28萬元(新台幣約110萬至123萬元)之間,為理想旗下最便宜的車款,比過去主力車型「L7」(30萬至36萬元,新台幣約132萬至158萬元)便宜許多。根據「懂車帝」數據,L6近半年的銷量已達L7的2倍。 而電動車的價格領導者比亞迪,旗下售價7萬至9萬元(新台幣約30萬至40萬元)的「海鷗」是中國最暢銷的車款之一。小鵬與理想試圖透過駕駛輔助功能與高級感來與比亞迪做出區隔,但整體而言,市場的降價壓力持續增加。 中國手機市場低價當道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2024年同期下降0.7%,這是中國自2024年1月以來首次負成長。 在智慧型手機為主的電子產品市場,也出現低價趨勢,採取高端路線的蘋果iPhone因此受到衝擊。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蘋果2024年在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減少5%,並被中國大廠華為超越,市占率跌至第三。市占率第一的是中國品牌vivo,其高性價比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出貨量成長10%。 iPhone的手機售價多在6000元(新台幣約2.6萬元)以上,vivo的主力商品價格則介於4000至6000元(新台幣約1.7萬至2.6萬元)之間。廣州市一家vivo專賣店的店員表示:「我們與德國光學設備廠合作,相機功能表現優異。在同等規格下,其他品牌的價格高出數千元。」 如果選擇較便宜的「Y系列」,只需約2000元(新台幣約8800元)即可擁有適合戶外工作者使用的功能,例如可自動調節螢幕亮度及揚聲器音量。店員補充:「iPhone實在太貴了。」 2024年,蘋果在中國的智慧手錶、無線耳機及平板電腦市場也接連失去市占率,當地品牌透過低價產品搶走消費者。 中國政府希望抑制導致通貨緊縮的內部過度競爭,即所謂的「內卷」。然而,供應過剩是結構性問題,企業為了生存,無法避免價格戰。由於市場競爭加劇,理想汽車2024年的淨利潤較2023年同期減少30%,面臨嚴峻挑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反映工廠出廠價格的2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較2024年同期下降2.2%,已連續2年5個月下滑。近期有報導指出,美國特斯拉也開始在中國開發主力車型「Model Y」的低價版本。中國政府希望透過補貼政策來刺激消費,推動消費品升級換代,但通貨緊縮的陰影仍難以消除。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閱讀:「七巨人」帶領中國股市繼續上漲?中國在做中美分裂的準備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5.04.02
國際 日本經濟規模淪全球第4 矢板明夫曝可能原因:排名不重要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日本滑落為全球第4大經濟體,德國成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日籍媒體人矢板明夫在臉書「矢板明夫俱樂部」表示,15日,日本最大的新聞是,日本2023年GDP被德國反超,日本的經濟規模正式淪為全球第4。 矢板明夫表示,日本在二戰以後,在廢墟上重建家園、實現高度經濟成長。從1968年開始,成為了GDP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2大經濟體。這個地位一直保持了40多年,直到2010年被中國超車,日本成為世界老三。 日本40歲以上的人,從小被灌輸的就是全世界經濟美國第一、日本第二。矢板明夫表示,即使被中國超車,心裡也不服氣。總覺得中國的經濟發展仰仗的是低人權優勢。一旦各種制度完善之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成本一定會提高。另外,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以上,經濟總量比中國小,也不丟人。 矢板明夫表示,可是沒想到,這一次竟然被人口僅是日本3分之2的德國超過了。對日本社會的衝擊還是很大的。而且有人評估,印度的GDP也可能在幾年內超過日本。有專家分析,這次被德國超車,最主要的原因是日圓走貶,導致換算後的總額縮水。此外,日本長年通貨緊縮、企業不積極投資、少子高齡化,都是經濟衰退的原因。 不過,矢板明夫表示,就他看來,今天的日本人和20多年前的日本人比起來,生活節奏慢很多、更懂得享受生活。當年日本人被稱為「經濟動物」、「企業戰士」,在東京街頭,每個人走路都快步如飛。工薪階層的中年男性,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很少和家人說話的時間,過勞死的也很多。日本整體經濟即使是世界第二,對每個生活者來說,其實意義並不大。 這一次,日本的經濟規模下滑,矢板明夫表示,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相較於其他國家,日本受全球性通貨膨脹的影響比較小。很多人到日本後都說「東西很便宜」。現在,在東京吃一頓普通午餐的價格,可能是在先進國家中最便宜的。 矢板明夫表示,一個國家的政府,最重要的責任,是提高國民的生活品質。所以他認為,國家經濟規模的大小排名,其實並不重要。 網友表示,「物價穩定方面世界第一啊」、「GDP被超越不用傷心,日子過得好才最重要」、「重點是人均所得而非總體規模,看看北歐國家就知道了」、「好歹還是世界第四」、「日幣真的貶到不換一點去玩都對不起自己」、「台灣漲得太離譜了」、「台灣車貴成這樣真是離譜,算了,房價也是」、「比飯店住宿價格會吐血」。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24.02.16
國際 半年淨利崩近9成、這類店倒最快⋯中國餐飲業大逃殺!疫後創業潮怎變倒閉潮 盼藉此抵消美國關稅以及曠日持久房市危機造成的影響,但是2月通膨率以去年1月以來最快的速度下降,讓人擔憂通縮進一步加劇...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