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別人富不過3代,他卻富過7代!美國首位億萬富翁的守財秘訣 在歷史上,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商界,尤其是在商界,白手起家的事例俯拾皆是,他們都曾因貧窮而少有機會,他們卻都因奮鬥而功成名就... 2024.09.14
焦點 東區因大巨蛋有感復甦!人流多4成、空置率下降卻有新挑戰 抵用券的消費紀錄從光復南路上的韓式連鎖炸雞店起家雞光復店,到復興南路上的同心圓水晶紅豆餅店、龜記茗品茶飲店都能見到... 2024.04.18
財經 如何35歲就退休?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分享理財觀:花得少、活得巧 對於35歲就退休、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史蒂夫·阿德考克(Steve Adcock)來說,要達到真正的財富自由... 2024.04.22
財經 她36歲白手起家,靠簡單投資變千萬富翁:別讓一個錯誤,吃掉你的血汗錢 2010年,剛從大學畢業的泰絲・維爾史密斯(Tess Waresmith),找到了一份在郵輪的工作。最開始,她在郵輪上擔任高空跳水表演和特技演員,隨後轉任為度假旅客的購物導覽員。 對一個社會新鮮人來說,郵輪工作收入穩定,還含食宿花費,是一個能好好存錢的難得機會。2008年發生金融風暴,能在經濟衰退時期找到這樣的工作,讓她下定決心好好存錢,並開始規畫自己的財務未來。 幾年下來,她存到了一筆可觀的積蓄。當時與泰絲同在郵輪工作的一位朋友建議她,與其讓這些錢靜靜的躺在銀行,不如用它們來創造更多的收入。她說:「朋友建議我,你可以用這些錢買一些能讓你資產增值的東西。」 泰絲接受朋友建議,並付諸實行。如今36歲的她擁有價值超過1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270萬元)的股票、房地產及其他投資標的。 2021年,她成立自己的財務教育公司Wealth with Tess,透過自身經歷,幫助不少女性克服傳統投資世界中的「金融術語」門檻,教授她們基本投資知識,避免犯下她曾經掉入的投資陷阱,讓她們更加自信的管理自己的財務,拿回財務自主權。 踏上投資之路的頭幾年,泰絲記得特別深刻的一次教訓。 欠缺金融常識,難辨認「壞投資」陷阱 當年,泰絲採用了許多專業投資人的建議:雇用專業人士。 但由於她對理財不夠熟悉,沒有意識到她選擇的顧問,為她推薦的都是不甚理想的投資產品。 她回憶道:「我真的很害怕踏進股市,所以我請了一名理財顧問。」結果對方為她做了很多錯誤的決策,只是當時的她並不知道。她體會了一件事:「如果沒有基本金融知識,我很難辨認『壞投資』的警訊。」 泰絲指的基本知識,是讀一本或兩本與投資相關書籍,或者參加一門課程。她解釋,你不需要擁有財經相關的博士學位,也不需要成為分析師——但起碼要有辨認「壞投資」的常識。 泰絲分享,當年她付了超過2%的手續費給顧問,對方還向她推薦了一種年金產品,這更適合50多歲的人,而她當時只有26歲。 她坦言:「當時我完全看不出任何問題,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該看什麼。」 她花了一段時間才意識到,她的投資組合表現不如市場,原因是她的顧問選擇了表現欠佳的共同基金,而高昂的手續費和年費也吃掉了她的收益。 她的顧問還按投資組合價值收取1%的費用,外加0.25%的線上投資平台使用費,而顧問選擇的一些共同基金的管理費,甚至高達0.75%。 泰絲分享,當時顧問推薦她的都是些主動管理型的共同基金,而且種類繁多,過於複雜,她認為這整個投資策略被過度設計了。 此外,還有那份年金,這在美國是一種成本通常相當昂貴的金融工具,主要用途是為退休人員提供收入,但需要先支付一筆大額資金。泰絲投入了20,000美元——這筆錢她至今無法拿回來。 她表示:「也許等我60歲時,可能每個月會拿到一點錢,但這是一個錯誤。根本不應該有人向我推薦這種產品。」 投資盡量簡單:指數型基金是很好的起點 在意識到自己被收取了過高費用,且投資策略過於複雜後,泰絲終止了與顧問的合作,並決定讓一切變得簡單。 她開設了自己的投資帳戶,並選擇投資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s)。 指數型基金旨在複製市場指數的表現,而非試圖超越指數。雖然有些主動型基金績效能夠擊敗市場,但大多數無法做到。根據評級機構晨星(Morningstar)的數據,在截至2024年6月的10年中,只有不到3成的主動型基金存活下來,又跑贏了其他平均指數型基金對手。 追蹤熱門指數(例如標普500指數)的基金,可讓投資人投資各種股票,而且成本非常低。泰絲表示:「指數型基金是新手入門的好選擇,可以讓你對股市有基本知識與了解,並以真正多樣化、低費用的方式投資你的資金。」 泰絲的Wealth with Tess網站介紹寫著,多年來她學到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真理:有效的投資不一定很複雜;而且,只要接受過一些基礎教育,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她強調,即使你完全不懂投資,也不想把空餘時間花在管理投資上,還是能學會有效的投資。 投資的道路上沒有捷徑,但透過學習基礎知識並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每個人都有機會打造穩定的財務基礎。泰絲的經驗告訴我們,簡單而有效的投資方式不僅可以避免過度複雜的陷阱,還能帶來長期的回報。 資料來源:CNBC、Wealth with Tess 核稿編輯:林易萱責任編輯:林思妍 ... 2024.12.21
財經 能白手起家變有錢的人,都會先做到3件事 富人是多做了什麼事才得以致富呢?巴菲特知名的摯友,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投資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明確表示:「要獲得你想要的東西,你必須先贏得擁有它的資格。這個世界還沒不公平到能讓沒資格的人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切。」 嚴格來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必須先得到擁有那個東西的資格。如果想成為富人,必須具備什麼樣的資格呢?我找了許多資料,包含那些富人親自公開的祕訣及給出的建議,統整出3個成為富人的必備資格。無論你選擇前面提到的哪一條致富途徑,這幾項資格都不可或缺。 成為有錢人必備的3個資格:死也不能負債、工作到死、拚命閱讀。 1.死也不能負債 若以財富排名,在全世界78億人中,你會排在第幾名呢?雖然看似是個荒唐的問題,但我們只要看《富比士》每年公布的「富比士前400大富豪」的排名,就能知道前400名是誰。 這400人之中,包含讓我們敬佩不已的世界級富豪,像是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比爾·蓋茲(Bill Gates)、馬克·佐柏格(Mark Zuckerberg)等人。 他們都是怎麼成為有錢人的呢?《富比士》發現,世界前400大富豪推薦累積財富的最佳方法就是:「死也不能負債。」 400人之中,有高達7成5的人表示,「想要累積財富,就必須將債務完全清償,並持續保持無負債的狀態。」 長期與百萬富翁共事的理財專家戴夫·拉姆西(David Ramsey)也這麼說:「要達到財務獨立,就要和周遭的人反其道而行。有很多人將負債包裝成槓桿,但沒有半個人靠信用卡紅利成為富翁,先清除你的債務吧。」 2.工作到死 成為有錢人的第二個條件就是「工作到死」,這也是每位富人的普遍經驗。即使是超級富豪,他們仍然在不懈的努力工作 聽說比爾蓋茲每天賺超過700萬美元,這筆錢已足夠他過上奢華的一生,然而他依然堅持不懈的投入工作。 這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為有錢人,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善於理財,更因為他們賺來的錢能夠自我增值。 巴菲特從11歲開始進行「投資」,如今已逾90歲,仍然每天辛勤工作。比爾蓋茲從18歲開始涉足程式設計,創立微軟後仍然每天埋首工作。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創辦令世人驚嘆的特斯拉、Space X等事業,每日工時更是長達14小時。 為了避免誤解,我想補充說明,我清楚的意識到「工作到死」的觀念不是指盲目工作,而是強調「賺錢」的過程需要持續不斷。 錢滾錢的速度遠勝於工作賺錢,因此必須努力儲蓄,才能實現錢滾錢、利滾利。這裡的用意在於提醒各位:光是想著賺錢而不工作,並非成為有錢人的條件。 3.拚命閱讀 閱讀就是富人投資自己的核心祕訣。巴菲特曾分享過他的致富祕訣如下:「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必須將對自己的投資轉化為最寶貴的資產,才能成為有錢人,而我對自己所做的最佳投資就是閱讀。」 成為富人的祕訣可以總結為「要成為有錢人就開始閱讀」,雖然閱讀並非致富的必然捷徑,但富人們普遍都將閱讀視為重要習慣。他們願意花費寶貴的時間,擠出零碎的片刻用於閱讀。無論如何,有錢人都一致表示,若沒有閱讀,創造和守護財富的目標將難以實現。 19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德國物理化學家威廉·奧斯特瓦爾德(Wilhelm Ostwald)在他所調查的〈偉人及成功人士的共通點〉中,除了提到「積極思考」,也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 巴菲特、馬克‧佐柏格、馬斯克、金範洙(Kakao創辦人)、金逢進(外送民族創辦人),他們除了都是超級富豪外,也因大量閱讀的習慣而為人所知。這些成功人士的一天中,閱讀佔據著重要的一環。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月薪族的閱讀致富計畫》 {DS_BOX_37048}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3.12